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四百六十三章 调研(上)

第四百六十三章 调研(上)

,但确实很认可这件事。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发明出来之前,最重要的两个产业:纺织产业,钢铁产业,他都已经涉足,并小有成就。

    其实,钢铁产业的技术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他那完全是借助于大明朝原有的工匠积累这才得以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即:提高了每炉的产钢量。

    而纺织产业的发展就要顺利的多。把飞梭和珍妮纺纱机搞出来,生产效率迅速的提升。京师纺织厂这才短短的数月已经迅速的击溃北直隶的同行。

    其实,很多人都感受到新时代要来临,如此刻张昭身旁的卫举人,他们从涌入京师的人口,繁华的个人消费观察到。但却没有清晰、深刻的认知。

    其实这个新时代,并非是张昭废除卫所,或者他对外战争胜利带来,而是位于美食镇东南一里的纺织厂。

    在工业发展史上,公认的是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纺织产业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很多个步骤。比如:飞梭是用棉纱来织布的。而珍妮纺纱机用处理过后的棉花来制作棉纱。

    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农经济有一个很形象的词语去形容:男耕女织。这个“织”,就是织布。

    南宋的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之后,到明代棉花已经得到大面积的种植。京师附近府县就是产棉区,关中地区也是。

    经过在西北宁夏镇、固原镇设立纺织厂之后,京师纺织厂顺理成章的推出提升劳动效率的纺织机器。而这带来的不仅仅是布匹的大量供应,带来“丰衣”的表象。

    更直接的后果,它还将打破明朝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带来极其深刻的社会影响。这才是给大明弘治朝有识之士们带来时代潮流变化感慨的根本原因!

    随着织布机的发力,大量的农村妇女即将失业。妇女很大的可能即将参与农耕中。这势必也将持续的冲击程朱理学的根基。

    至于后世对程朱理学最典型的批判标的物:又臭又长的裹脚布,现在估计想都别想。妇女缠住脚还怎么走路、干活?吃饭大,还是亚圣的教诲大?

    答案当然是:吃饭大。

    而更深刻的社会变革会演变为:男子外出打工,女子在家务农、赡养老人、小孩。继而开启城镇化。这是张昭曾经经历过社会浪潮!

    …

    张昭对卫孚道:“德瑜先生,你对纺织厂怎么看?”

    卫孚所居住的遵化距离京师并不远,天天都在读真理报,对京师纺织厂当然是知道的。其今年六月开始投产,随即出产的棉布就行销北直隶。

    卫孚由衷的道:“让人人都穿得起衣服,这是善政。应当大力推广。”

    张昭就是一笑,“德瑜先生,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你保持关注。”

    说着话,一行人往小镇里走。

    这时,张昭第一次到开平中屯卫时站在人群中被风吹开破裤子的小男孩认出张昭来,指着张昭叫道:“他是张大帅。”

    旧貌换新颜的小镇被惊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