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完善的技校体系。
所以,如果是为了追求工作技艺,更多人都是直接进入技校,最后自然也就会将学习以后的工作结合起来。
而在种花家,因为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家国情怀,所以都喜欢往综合性大学里扎堆。
那么问题就来了,种花家基数巨大的毕业生,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会继续深造下去。
社会上很多岗位也需要他们去填充,架设学的是基础专业,工作以后很有可能是进入一些研发、生产、检验环节,从基层做起渐渐成为集成主管乃至中层管理。
而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当中,与最前沿的科学将会是渐行渐远,如此一来,那些尖端的课程,可能就真的没有太多必要。
但是既然是这个专业,又总不能不学。
所以,方书安在办起学院之后,尤其是在一个学期之后,十分能体会当初老师们对有些课程放水的态度。
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与其是继续来学习各科目更深层的知识,不如说是来培养各方面的技能。
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说从头到尾组织一个小项目,或者是运作一个活动。
而这些在以前的学习当中是不曾有过的,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却会用到。
所以说,两种没事孰优孰略,方书安自己也不敢确定,但是种花家的模式他更加熟悉,所以就搬过来。
“方小子,这第一届,按照你的意思,咱们就这般操作,至于以后的,还是不能如此儿戏啊。”
刘綎意味深长的说着。
“刘老,您放心,咱们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凡是有可能,也不想如此,现在,学院的名气已经打出去,咱们招收的学生会有更多有实力之人,到时,就不用这般操作。”
他表面上这样说,但是也说不准是否会如此,走一步看一步吧,学院是大明的未来,不敢耽搁。
结束了考试,是安排学生们去向的时候。
不出预料,大多数人并未选择回家或者是享受假期,他们基本上都选择去实习。
学习一个学期,正是派上用上的时候,现在回家,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正是技痒难耐,好生看看自己是哪盘菜,才是最重要的。
安排这些事情,就不需要方书安出面了,不管是徐光启还是刘綎,早就被人们踏破门,学院的学生们真实水平如何,还不好说,但是传授的课程可是金子招牌。
哪怕学到一点点,对于各自的助力也是巨大。
“工部早就递交了文书,而且内阁也核准,说给我们五十个实习的名额,怎么到现在,就能给三十个?”
“你们工部好歹就少了一少半,我们刑部怎么回事,说好的五十个,怎么就剩二十个?”
“好了,好歹都有二十个以上,我们督察院只有十个人,我们说什么了?”
自从实习的通知发出之后,朝廷各部门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但是这最后分下来,和当初报批的差距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