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再起 > 第1295章门槛

第1295章门槛

数十万字,所用的书页大小的木板,约有上万块,放置了数个房间,若是再用,只需要擦拭灰尘。”

    看着这一切,李嘉问道:“一块刻板,所需几何?”

    “陛下,版材所用,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多为杜梨木、枣木,还得请专人书写,一本孝经,稿费约千贯左右。”

    “千贯?”

    李嘉点点头,也就是说,孝经一本不过五贯,如果印刷两百次,就会收回成本,然后就是盈利。

    “也就是说,成本最高的,就是书写之人工?”

    “没错!”太府寺卿苦笑道:“即使在洛阳,读书人甚多之地,凡字上佳者,乃是名家,须得再三请求,须以每字百钱,才肯下笔。”

    “如孝经,两千三百六十九字,书写一下,即二十万钱,两百贯。”

    “另外,还须上好的油墨,约莫百贯,其余的木材,刻工,即使字少如孝经,也须三个月才可刊印。”

    “我听闻,邸报那边,用的可是铜活字!”

    李嘉轻声道:“你们可以试试。”

    “陛下,铜活字一本万利,可用数年,上十年,但比之雕刻,却多了一项难以企及的困境——读书人。”

    太府寺卿忍不住道:“邸报上下的读书人数十,可以随意摆正活字,而在太府寺,亦或者其他书商,则难以求得。”

    “何来?”

    “邸报为名为利,虽为匠,而读书人甘之若怡,而在书商,以及太府寺,则名实为工匠,凡读通十三经,哪怕通一经的,也不过来。”

    说到这,就又是老调重弹,士农工商四个字,读书人种田,那是陶冶情操,去干工匠,就是自毁前途,除非不想考科举。

    不然有了这个前科,前途就尽毁了。

    所以,写字可以,排版就难。

    此时的读书人多金贵,一家人含辛茹苦培养出来,哪里肯让他干工匠活?

    一个县,能有百八十读书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除非到了明清时期。

    可如今,又不是明清……

    “这些就别浪费了,再给我印刷十三经吧!”

    李嘉叹了口气,技术成熟了,但时机未到。

    “陛下,还印多少册?”

    太府寺卿松了口气,问道。

    “多少册?一直给我印!”

    李嘉轻声道,胸中莫名地一股豪气,他直言道:“天下有州四百,县一千五,那么,一整套的十三经,再给我刊印十五万套,一百五十万套——”

    “这些书,不再与县学,而是都与我散出去,散入民间。”

    “一百五十万套?”太府寺卿惊呆了了,这没有百万贯钱,是出不来的。

    但,太府寺,又何曾有这般多的钱财?

    “陛下,能卖出去吗?”

    “少府会包销的!”

    李嘉无所谓道,书这东西,属于刚需,一时间卖不掉,就慢慢来,迟早会卖完的。

    书籍问题解决,那么,简化科举门槛,把通十三经,变成通三经,这样就容易。

    秀才三经,举人十三经,进士科再加明算,明法,明经。

    如此,就一步一个门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