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鬼怪故事替换红楼梦 现实矛盾畸生西游记
第二天,我用的是让她们学习和和练习如何通过打破传统、批判经典、摧毁权威的方式来认清事物的精华和糟粕,认清后当然就应去芜存菁。
我说:“各位姐妹,虽然大家因各自家中的严格管教,未必能亲眼看过那类杂书,但应该都听过看过我国四大名著的戏,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聊斋志异》。呵呵,我总不能说四大名著之首现在正被我在改编和荼毒吧。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其中的《西游记》来达到认清所有事物本质之目的。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改正社会的错误完全可以从改正《西游记》的错误开始。”
薛宝琴不满地说:“环表哥,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西游记》了,虽然家里大人不给看,但我和宝钗姐姐都偷看过了,又诙谐又有趣,孙悟空本领又大又搞笑,作者的想象力多丰富啊,造了那么多的妖精鬼怪出来,连编出的戏也热闹好看,况且那书只是假的,和时事哪有什么关系呢?
你对社会什么都批判,现在还要改正《西游记》,你莫非和那只可爱精灵、神通广大的猴子前世有仇?你是被他消灭的坏妖怪重生?”
姐妹们都笑了,我也笑了,将说道:“不错,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我还幼稚的时候,我也非常喜欢看《西游记》、喜欢孙悟空,《西游记》可以说是我最早看的书之一,比其他几大名著早得多。
但我不知从哪一天起,我觉得《西游记》让我很郁闷、很难过、很不爽,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是为什么。因为是作者不自觉地把他本人的郁闷、难过、不爽通过小说传递给了读者。因为作者本人写作《西游记》时的心理就是极其矛盾和失落的,他给书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然而看不到出路的他,给书加入了很糟糕的内容还有糟透了的结局,使《西游记》成了典型的虎头蛇尾的经典之作。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必须仔细地说一下《西游记》的创作过程和作者本人了。”
我继续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形象源自公元前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的神猴哈奴曼,史诗的传说作者是蚁垤,蚁垤在印度的地位犹如希腊荷马史诗的传说作者荷马。神猴哈奴曼本领高强、聪明伶俐,然而他却甘心服务于统治阶级--他的猴王和古印度王子,沦为一个奴才,基本上不知个人利益为何物。
再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他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让他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出伟大的不朽之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之后在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我们可以看出,心性浪漫不羁的落第秀才吴承恩将自己化身成了神猴孙悟空,然而杯具的是他即使在梦想中摧毁了统治阶级之后也无法为自己和社会找到一条更适合的出路,最终还是寄希望能有朝一日屈服在稍温情的统治阶级统治下,通过做恭顺的奴才来换取可怜的赏赐。
也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的一个人,创作出了一体极其矛盾的《西游记》。
《西游记》最矛盾最为富有嘲讽意味的当属它的结局:太悲凉和太痛苦和太讽刺了,但大多数的读者,甚至连作者本人也没有觉察到这一点。
作者和大多数的读者只沉迷于虚幻热闹的所谓成功取经并得道成佛这一巨大的表面喜悦之中,作者潜意识里表现出的无比失望无奈丝毫没有能触动大多数人的神经。大多数人眼前仿佛出现了孙悟空列身于金碧辉煌的圣殿里、众多的菩萨和罗汉、神佛群中,并为他感到欢喜,长长的一部小说写到这里,孙悟空终于如愿了!广大的读者终于如愿了!我却为孙悟空和吴承恩和读者们感到悲哀!
结局里有一段才是最重要的:佛祖的徒弟阿傩、伽叶向唐僧一行敲诈勒索钱财,悟空等投诉到佛祖面前,佛祖居然振振有词地公然支持两个徒弟的恶劣行径,最终唐僧只得被迫交出了紫金钵盂才换得经书。
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潜意识里根本不相信存在有什么能使世界更美好的经书和神佛,佛祖本身也只是个骗人钱财的高手罢了。作者最后把那些他自己捏造的、连自己也不相信的没用的骗人经书假装意外丢入了通天河中,只空浪漫主义了一场。
如能看懂这个,作者为何让神通广大的神猴轻易被佛祖镇压,西游一路上遇到困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