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糊涂的一场大战下来,并没有如同双方料想的那样,决定谁的命运。
雅隆大军成功过河,击败了沿河驻守的苏毗人,说是战胜了敌人吧,却又不太准确,他们没能歼灭敌军的主力,反而有被人咬了一口的感觉。
苏毗人觉着自己战败了,可是吧,他们损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还有一战之力。
不过士气衰弱之下,他们选择跟从野马依林赶来的女王汇合,退往念青唐古拉山东北的荒原地带。
其实他们不退也不成了。
山南地区的部族对苏毗人已经失去了好感,他们普遍想要回归到吐蕃的统治之下,这让苏毗人在当地无法征召到太多的战士。
这也是苏毗人的大军一直数量不多的原因所在。
而且因为苏毗末罗急于跟雅隆人交战,对这里的部族进行了残酷的搜刮和镇压,很多人都被苏毗人变成了自己的奴隶。
从这一点上来看,苏毗人并没有吸取前辈的教训。
当然了,苏毗末罗也还算聪明,她知道把得到的战利品和贵族们以及各个部族分享,提升部下们的士气,在这个方面她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比如说这几千人的大军未能阻挡雅隆人过河,还死伤颇多,却还能保存下实力,没有逃散开来,就是苏毗末罗的功劳。
不过苏毗人的形势还是快速恶化。
西边的香雄人得到苏毗人失败的消息,立即派出了五千多人的大军和雅隆人联合了起来,雅隆人的大军一下猛增了一万两千多人。
逻些城中的那些人立即知趣的向新王献上了忠诚,顺便把吐蕃王都逻些城交给了弃宗弄赞。
弃宗弄赞志得意满,这和他的预计是一致的,无疑极大的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实际上,平定雅隆部叛乱的过程当中,他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王者。
而他的父亲朗日轮赞统一了山南地区,并建立了吐蕃,在政治上约束部落贵族,给予普通牧民更好的生活。
在军事上同样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让吐蕃的军队强大了起来,这在统一吐蕃的过程当中,以及向北远征高地,征服吐谷浑以及羌人部族的战争当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所以弃宗弄赞不认为吐蕃内乱了这几年,人们就会忘记吐蕃的一切,那些争权夺利的旧贵族们,又怎么能和他英明的父亲相比?
当他率兵北上的时候,一定会有无数人欢迎朗日轮赞的子孙回归。
现在,一切都和他预想中的一样,那些悖逆神明,毒死了他的父亲的卑鄙之人,将在神灵以及七王的子孙的怒火中被化为灰烬。
…………
香雄人从来都是墙头草,长久以来被佛法熏陶的失去了野性的他们,对战争越来越不感兴趣。
香雄人的聂叙(也就是香雄王)如今被香雄人尊为佛子,可见佛法对香雄人的影响之深。
大军缓缓进入逻些王城。
吐蕃王宫前,弃宗弄赞驻马而立。
王宫还是老样子,当日撤离的时候走的很是慌张,很多东西都扔在了里面,有的人还建议放火烧了它,弃宗弄赞没有同意。
整个吐蕃王城都是他父亲一手建立起来的,在那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逻些城成为了山南最兴盛的大城。
各部的贵族聚集在这里,为吐蕃国王出谋划策,商人们纷纷赶到这里,并带来了无数的货物。
所有人都将这里视作神赐之地,它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天竺,招引了一些天竺僧人越过高山,荒原来到逻些城传播佛法。
商业和教派都给吐蕃带来了繁荣,同样也给吐蕃人带来了扩张的契机。
商人想要更多的货物和奴隶来贩卖,教派则希望传播神灵的声音到更远的地方,这也就有了吐蕃人的远征。
同时他们也和天竺人发生了零星的交战……
和天竺人的你来我往的一些战事并不是主旋律,因为受到地形的限制,两边拿对方都没有太多的办法,还是商队来往更为频繁一些。
而北征的吐蕃大军则给吐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批的奴隶和各种战利品,让吐蕃一下“富庶”了起来。
可惜的是,也许正是因为远征,许多对朗日轮赞极为忠诚的人离开了山南,让一些对朗日轮赞心怀怨恨的人找到了机会。
其实说起吐蕃的叛乱,原因非常复杂,而远征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几年之后,朗日轮赞的儿子重新夺回了吐蕃王都,只是没有了多少贵族,商人,以及城民的逻些城已经萧条的不像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