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杨琦的娇美小妾
杨琦从莳花馆回来,一路上都在想着今晚是否太过于心急了,毕竟现在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连续三次东征耗尽了隋王朝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杨琦这样正大光明地和朝廷攀交情,是不是会断了自己的后路?这确实值得深思。
回到家中,躺在的杨琦还在想着现在自己面临的处境。今年二月,,隋炀帝又下诏征发天下兵,百道俱进,第三次伐高丽。三月,炀帝亲至涿郡。此次征伐,一路上士卒相继逃亡,军队越走越少。七月,炀帝车驾至怀远镇。当时天下已经大乱,所调征的军队许多都失期不至,一是因为半路逃亡,二是因为路中为义军所阻,有的就地和当地人就一起造反了。
高丽经过几次大战,国内也困弊不堪,就遣使请降,把上次战争中因和杨玄感关系好而叛逃至平壤的大臣斛斯政捆缚送回隋军。
有了这么一个大台阶,炀帝大悦,诏示已经逼近平壤的大将来护儿还师。来护儿对军士们说:“大军三次伐辽,都未能胜利,现在高丽穷困,肯定能一举攻灭,否则劳而无功,我们作军人的多么羞耻啊。”其长史崔君肃不敢违诏进战,吓唬众将说违诏就要得罪于皇帝。众将不从,来护儿惶恐之下只能无胜班师。
可笑的是,隋炀帝从怀远镇“大捷”班师,邯郸“贼师”杨公卿率八千人抄掠皇帝禁卫后军,掠得上好御卫四十二匹,扬长而去。由此可见,炀帝这时候已经已经大失声威人望。
此时已是八月(阴历七夕写),炀帝回京才没多久,就再一次蠢蠢欲动,想着要第三次南巡江都,虽被满朝文武死谏拦下,但君王已有此志,这也是早晚的事情。别人或许还对未来一无所知,杨琦这个来自1500年后的现代人可是对这一段历史一清二楚的。两年之后,隋炀帝将会不顾臣下反对,在国家即将土崩之时,再次游幸江都。而就是这次出游,彻底葬送了隋王朝的万里锦绣江山,同时也葬送了炀帝自己的性命。
杨琦知道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可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虽还未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但各地农民起义军也已经层出不穷。早在三年前,邹平(今山东邹平西北)人王薄在长白山(今邹平南)首先率众起事,之后两三年间,起义席卷全国,农民军多达百余支,人数百万众。
这个王薄在此时扮演的角色类似于秦末陈胜和吴广一样,虽然在去年被名将张须陀在泰山击败,但这起义的燎原之火已经点燃,要扑灭已是不可能了。此后,各地的起义军星星点点,朝廷虽有张须陀那样的勇将,却还是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杨琦自知自己出生士族,又是皇室远亲,这打着反隋大旗的农民起义军是不可能待见自己的,所以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从军,报效朝廷,做剿灭起义军的侩子手。偏偏这是杨琦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但时势逼人,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一晚上,杨琦又像前几天一样,胡思乱想了很多,却不知道一大早他的诗名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翌日早朝时,因为起义军而被搅得焦头烂额的炀帝心情大好,特意表扬了杨琦这个士族子弟,并特恩旨为员外散骑侍郎,是个从五品的候补闲差,每天只要去门下中书省混混脸熟听听说教就行,这也是一些达官贵人的子嗣最先得到的官职,毕竟总得有个程序要走。
这半月来,杨琦每日里来回于家中和中书省衙门之间,非但免了枯燥无味的秋闱科考,反而因为两首抄袭来的佳作成了众人眼中的“未来之星”(注:凡担任员外散骑侍郎都是朝廷重点培养心腹子弟,就相当于现在一些官二代在政府部门领到的候补闲差)
杨琦享受了一段时间,想着这样混吃等死总不是个办法,等到李渊进了长安,自己估计还是会因为炀帝宠臣的身份被咔嚓了。杨琦越想越不对,决定明日上朝像炀帝讨个武职做做,毕竟手中有了实质的兵权,身处乱世的杨琦心里才有底。果然,在一日的朝奏中,杨琦提出投笔从戎的想法,炀帝倒也没有为难,毕竟此时也是用人之际。炀帝把杨琦拨到军中,受大将军张须陀管辖,具体职位是马邑郡的参将。
这日已是七月二十九,离七夕诗会已经过去了二十天,永和坊杨三郎(杨琦在族中同辈子弟中排行第三)的诗名和才名早已家喻户晓,他那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更是妇孺皆知。杨家的大宅院中,杨琦一身大红色的五品官服,后背是一只栩栩如生展翅欲飞的白鹇鸟,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倒也显得很是气派,只是在袁清雪面前一脸的坏笑,弄得一点官威都没有。
“过来,给老爷我更衣,泡茶!”杨琦才从中书省衙门回来,就对着正坐在院中凉亭乘凉的美人儿嬉笑道。
袁清雪今日穿了件青蓝色的半袖襦衫,下面配着一条清凉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