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我当记者那些年 > 第五十三章 :忠犬

第五十三章 :忠犬

    此刻,我的心情稍稍平复下来,方觉自己有些杞人忧天了。

    那这微型草鞋底究竟是什么虫呢?它为何独爱啮噬骨质上的杂质呢?我给水质监测中心主任打去了电话。

    “主任,我送去的山泉水样本,里面的虫子可以照相吗?”我试探着问。

    “可以拍照,显微镜连接上电脑就行。怎么?你一会过来拷?”他不忘关心地问,“上医院查了吗?身体没有不舒服吧?”

    “没事,喝到肚子里就消化了。你把照片传给我邮箱,多传几张啊,谢谢了!我再找专家看看。”我说。

    我多方打听,得知省医科大学有一位教授,对寄生虫微生物颇有研究。几经周折,我联系上了这位教授。教授对这种虫子也很感兴趣,不过他不要照片,他要求我把山泉水样本送他亲自研究。

    省城距离我们的县城有400公里,如果我亲自去送样本,估计又要耽搁几天时间。然而,当时我有许多琐事要处理,实在脱不开身,我便委托省电视台的一位同行代劳。

    这位同行痛快地答应了,因为他负责的也是一档社会新闻栏目,对于这类奇闻,他恰好可以借此做一篇新闻报道。

    我只好再次跑到山里村,爬山上装了十几瓶山泉水,快递到了省城。

    很快,这位同行就给我打来了电话:“原野,教授问你,你这水是从哪里弄来的?”

    “我跟教授说了,我们当地一座小山的山泉水啊”我说。

    “教授说,这种小虫叫线鲎,是一种史前生物。在南极的冰层里曾有发现它的标本。”他接着说。

    我感觉十分震惊。但同行又解释了,史前动物线鲎个体如土元虫大小。而这些山泉里的线鲎却需要借助放大设备才能看清。

    “那它到底是不是史前动物啊?”我追问。

    “应该是,但是也不确定。它的个头太小,但习性跟线鲎一样,用线形腿包裹过深色坚硬物质,它没有嘴,它的腹部底部有消化吸收功能,代替嘴的作用。”这位同行很详尽地向我介绍着。

    “噢,我得电话采访一下教授,这个事很有新闻价值啊!”我兴奋地说。

    “快算了吧,教授是很谨慎的,这也只是他的初步判断,他说下一步还要继续研究,等研究理论成熟了,自然就会公布的。”省台记者的觉悟就是高。

    我谢过了这位同行,叮嘱他持续关注研究结果。虽然我知道,结果很可能首先会以论文的形式或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媒体得知消息的时候,这也早已成了“旧闻”了。

    近期,同事们都在抱怨单位食堂的伙食越来越差:菜品单调,油腻且口感奇差。于是,中午许多同事喜欢叫外卖来吃。

    我也不例外,有一天中午,我正坐在电脑前,一边吃着排骨米饭,一边看着电影,沉浸其中时,骚瑞悄悄走了过来:“原野哥,别啃骨头了,都没肉了你还再啃,走,干个活去!”

    “什么活啊?”我有些不情愿。

    “带你吃狗肉去!”他随口说道。

    “好好说话”我立刻反击。

    “今天上午我接到一个线索,普西镇梁家屯村发生一件奇闻,主人死后,他的爱犬日夜守在坟边不离不弃!”骚瑞终于认真起来。

    “哎呦,咱这里也有忠犬八公嘛”我有些不太相信。

    美剧《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朋友们都曾经看过。大学教授帕克收养了一只小狗,名为“八公”。八公每天早上送教授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辞世,再也不需要去车站坐车上班了,然而“八公”在之后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这部电影很感人,我记得我是流了泪的。这部电影是有原型的。原型是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东京的八公犬铜像,是当地一大著名景点。

    “原野哥,你发什么呆,去不去啊?这不是最合你胃口的菜吗?”骚瑞怂恿我赶紧出发。

    “好吧”我懒洋洋地站起身来,其实我并不太相信这条新闻线索。为了引起记者关注,许多市民在打电话时喜欢夸大其词。

    梁家屯距离市区不太远,我俩立刻驱车赶到这个村,进村后,我们先向村民们打听此事的真实性。村民们说,确有此事,狗的主人是一个单身汉。单身汉死了好几天了,狗现在应该还在坟地里。

    再一番打听,我找到了这个单身汉的家---一栋破旧不堪的老平房。简陋的大门楼上,长了几根干枯的茅草,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