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二和所有人一样耷拉着脑袋不出声,上面刘瑾一个人的喝骂声响彻整个房间。
“你说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干什么吃的?四十几人去,回来的不到三十人!这种事有损伤很正常,但你们的战果呢?这是个什么玩意儿?也还好意思往回拿?”说着‘啪’的一声将吴老二带回来的脑袋扔到地上,接着吼道:“东厂!锦衣卫!七名执事!十六名都指挥使!大业城的时候六十几人,现在呢?满打满算三十出头!一半的人折了,结果呢?”
刘瑾越说越气,不住的在屋子中走来走去,看到地上的人头起就不打一处来,“你们还回来干什么?”气愤的一脚将人头射出去好远,“要这么个玩意儿干啥?你说你们有啥用!”
无人敢说话,都大气也不敢喘的低着头。刘瑾气呼呼的坐在椅子上,双眼喷火的打量着下面的人。这次损伤确实不小,包括去黑玉国刺杀损失的三名都指挥使,一共有七名都指挥使殉职,执事倒是都回来了,只不过下面的基层人员损失也不小。不过没关系,都好补充,现在的问题是回去怎么交代?这种事势必不能再来一次了,军营已经有了防备了。
“天一亮就都滚回自己的治所吧,回去都好好反省反省!”说罢一马当先的离开了。
下面众人都抬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所有人眼中都是不甘以及憋屈。没有人去责怪谁,大家都知道这种任务充满了无数意外,只是被这么骂了一通,或许也都认为自己的太平日子过的太久了。
陆陆续续的离开,吴老二也夹杂在人群中。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挨骂了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小命还在。而段天豹三人都没出什么意外,就更让他感到高兴了。
吴老二快步走到海大富身旁,对情绪低落的海大富道:“没事吧师父?要不您老和我去大业城呆几天?”
海大富摇摇头,“回京还有好多事呢,这次算是咱们的教训吧。锦衣卫承平百年,现在也不是咱们能耍威风的时候了。唉,遥想当年咱东厂屡屡和黑玉国的‘细柳’、黄玉国的‘刺刀’等组织交手,前辈们是何等的英姿啊!如今除了督公之外好像也没人经历过了,咱们就更派不上用场了。”
吴老二淡然的道:“那没办法,锦衣卫们对付江湖上的豪侠还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再去做什么荆轲、聂政那就是难为咱们了。”
“回去之后恐怕督公少不了要承担责任,我辈无能,牵累他老人家古稀之年还要受如此苛责。”唏嘘了一番,海大富对吴老二道:“小桂子啊,这回恐怕咱们东厂的地位要一落千丈了,督公的精力大不如前,也要着手准备培养接班人的事了。你回去也不要有什么大动作,只本本分分的就好。”
吴老二点点头,心中却暗道:自己可从来没想干出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能让他平平安安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
师徒二人聊了几句就各自散去,吴老二将段天豹三人招到自己的房间。有些事也该是谈一谈的时候了。
看着自己的三名手下,人人身上带着伤,吴老二还是很内疚的。酝酿了一下才开口道:“这次的任务督公是下了严令的,不让任何人说出去,你们三个也莫怪我不够意思。幸好的是大家都平安无事,否则我这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的。”
三人忙起身道:“大人说哪里话,为国效力何敢惜身,此事若消息走漏说不定要搭进去多少条性命,我等怎会怨怪大人!”
吴老二伸出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低沉的道:“咱们都是共历生死的兄弟了,这件事过去以后我吴三桂就当大家是亲兄弟了,咱们生分的话就不说了。”
段天豹、张三、袁海三人感激的点点头,吴老二继续道:“等天一亮咱们就打道回府,以后该怎样还是怎样,有件事我想问问你们,希望你们也都能当我是亲兄弟一样。”
段天豹站起来大声道:“大人明鉴,老段我年龄大一点,平时却也油嘴滑舌惯了,但我们几人既然在大人麾下效力,必然要唯大人马首是瞻。如今经历这么一遭生死,我等以后定然对大人忠心不二!”
张三和袁海二人也起身道是,袁海又道:“虽然小人的哥哥不在,但和小人是一样的心情,大人有话尽管问,我等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吴老二点点头示意三人坐下,“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只不过你们也知道,李东一是我搞掉的,李家家大业大势力大,而李四”
吴老二说到这里便不再说下去,在座的没有蠢货,就算是蠢货也知道吴老二的意思。三人对视了一下,还是由段天豹开口道:“其实大人不必太过担心,李东一不算是李家直系子弟,就算说是旁系都有点勉强。只不过他有个叔叔在左卫军中任职,听说很有才能,很受陛下和魏君侯的看重,在李家也有一定的话语权。若说报复,李家向来是难惹,不过至今未有动作,恐怕李东一的事还引不起李家报复的心思,唯一可虑的就是他叔叔李刚了,不过咱们和左卫军没什么大瓜葛,他就算是想找咱们麻烦都无处下手。”
看着吴老二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段天豹继续道:“至于李四那小子,大人更不用担心了,不知他在哪巴结上的李东一。其实说起来李四更和李家无关了,因此也不必在意他。若他以后有什么小动作再慢慢发落他不迟。”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原本还以为李四和李家有什么亲戚关系呢,这样看来应该是没什么了。他也是立功做到了千户,我也不好随便下了他的权,以后慢慢看吧。”吴老二说完对三人道:“都回去准备一下吧,咱们一会就启程,好在大业城离得不远,还是回去了才安心。”
不说吴老二等人在此议定,此时的淮阳府裴基家的书房中,裴基也正和马友二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