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智相 > 第四十三章 离汴京

第四十三章 离汴京

    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一套崭新的七品绿袍官服摆放在汴京会馆的房间内。

    河北东路贝州新吴县知县。

    柳明坐在房间内,看着桌前的一纸公文任令,心情很是愉快。自己终于有了官身,并且也是管着一方百姓的知县。也离开了那个缩手手脚的翰林院,还有那位宋大人。

    此时,会馆内的进士们,大多各自领命,要各奔东西。几位要进入翰林的进士,也跟柳明依依惜别,说一些以后需要帮忙就发函过来的话。

    世间人情冷暖,变化得便是如此快。尽管那些进士们竭力掩饰,可是柳明还是察觉到了他们对自己的疏远。连中三元被众星捧月热闹的时光已经消逝。无论之前聊得多么开心,现如今,根据进士分配的结果,留京的自然跟留京结交,外放的只能跟外放的叹苦。

    柳明一人默默收拾着行装,耳边全是那些翰林进士讲述着翰林院的趣闻。

    “柳明……”柳明的肩膀被拍了下。

    他转过身来,见王安石站在自己身后,手上也是拿着一套绿袍官服。

    “你是哪个州?”王安石问道。

    “贝州新知县。你呢?”

    “舒州林姚县。”王安石认真说道,“举天之下,我只觉得你能够成为一代贤臣。我这入了末流的一甲进士,求外放倒是无妨。你作为连中三元者,光辉璀璨,却也依然放弃翰林职位,实在是令王某钦佩。”

    柳明心想,自己只是因为使那礼部尚书出了丑,不愿在翰林整天老夫子般吃吃喝喝,再加上要调查驿站刺杀案,这才求外放的。不过看到王安石说得情真意切,倒是有些感动。他抱拳道,“柳某本是一个随性豁达之人,现在外派知县,倒也是乐得其所。”

    王安石感叹道:“你就是这点令安石佩服。明明是有着鸿鹄之志,却是和那刘玄德一般谦虚谨慎,礼贤下士。不瞒你说,王某外放知县,便也是有此志向。如若得不到圣上的支持,就是入了翰林做了阁臣,又何妨?”王安石双手背在身后,望向天空,“不过也是尸位素餐而已。”

    柳明一愣,说道:“介甫,你是要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钻研出一套使得整个江山社稷改变的方法吗?”

    王安石的眼神坚若磐石:“大宋江山,看似歌舞升平,实际危若累卵。现如今,唯一清醒的范公已经被黜落,其他宰辅不过是闭着眼睛混日子。这样的朝廷,我等身为士子,必当尽一份力量。即使努力得浑身是伤痕,也在所不惜。地藏菩萨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柳明被这番话给震惊了,尽管历史上后来说王安石推辞不入京为官是沽名钓誉,现在看来,却全然不是如此。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决定将自己的性命赌上,为大宋王朝改革贡献一份力量,这是何等的气魄!

    想到这,柳明不禁复述起王安石那句令古今震铄的话来,不禁说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听了之后,整个人僵住了,半响无语。

    “柳明,你说得太好了,我回去一定记下来好好研究一下。”王安石飞快地掏出手绢,用毛笔蘸着墨汁写着。

    柳明心想,这可都是阁下您自己说的啊。他倒是还想回忆起那些青苗法募役法等等之类的具体内容,想帮助王安石干脆一步到位算了。无奈,那些都是高中历史知识,自己实在是记不得了。

    当夜在会馆,柳明与王安石、苏轼、柳永喝得一醉方休。大家都知明日即将分别,因此也是聊不完的话。

    英雄见英雄,惺惺相惜。

    四人前程也各有不同,王安石和柳明外放做知县,苏轼留在翰林,柳永参加解试便被革除功名,准备带着谢玉英云游天下,游山玩水。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命运多变,聚散难测,把酒言欢,大家情深意切地话了别,将彼此的欣赏,都投洒在月色中,把难舍之情,化在了酒盏里……

    翌日清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泛起的第一道亮光照耀在汴京东门的厚重巍峨的夯土城墙上。城墙之上,弓箭手们来回巡视着,严密监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有大约十万名禁军将士,拱卫着这座一百多万人口世界第一大城市。

    柳明带着书童,拎着通关文牒,往城外走着。这汴京的花花树树,一草一木,随着两次考试时间的累积,倒是让柳明生出感情来。

    他站在路边,等着给自己配的亲兵到来。

    转眼间,七八名穿着甲胄的军士,列成一队,站在他面前。柳明知道,这些亲兵便是护送自己前往贝州的力量,今后也是长期护卫在自己身旁的人。

    只是,柳明刚刚站在众人面前准备训话,却见那些亲兵,都在互相嬉笑怒骂,脸上神情都带着些不屑。

    柳明此时也不恼,礼貌问道:“各位军士,大家初次见面,今后你们便是我的护卫。只是,我发觉诸位似乎有些不满意。难道我柳明做错了什么?”

    此时,这些亲兵们不再嬉闹了。领头的一名护卫出列唤作铁柱,神态有些傲然地说道,“状元郎,我们也是为好几位大人服务过的老兵了。本来上峰告诉我们,这次咱们是跟着状元郎。本来哥几个就觉得,跟了状元郎肯定是走了好运了。翰林啊,大理寺啊,咱们都是京官的亲兵。可是现在呢……好嘛,外放知县……”

    其他几个也是相继抱怨道:“是啊,是啊。这下我们又得去到西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了。我说状元郎,你到底怎么想的,好好的京官不做了,非要外放?”

    柳明脸上仍然不动气,微笑着说道:“几位说得都对。我这状元郎,一时冲动,选了外放,让哥几个受苦了。”

    那铁柱听了这话,心气顺了:“状元郎说话还算动听,毕竟是连中三元的人。罢了,罢了,就跟你去那鸟不拉屎的贝州走一趟吧。不过呢,哥几个的俸禄,还望状元郎提一提。”

    柳明笑道:“自然是没问题,今后还得仰仗诸位。我先去那边交通关文牒,等会与诸位汇合。”

    “铁柱哥,您说咱们是不是太横了点?”柳明前脚刚走,后脚一位亲兵便问道。

    铁柱敞开衣衫,露出圆滚滚的肚皮,说道:“横什么?咱们尊敬点,叫他一声知县老爷,不尊敬点,他就是个迂腐的读书人。咱们可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兵,不把这个读书郎治住,以后的日子还好过?”

    旁边的亲兵翘起大拇指道:“还是咱铁柱哥霸气,轻而易举地就把这个状元郎给治住了!”

    铁柱哈哈大笑:“不是有句话嘛,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弄完通关文牒,柳明突然问那铁柱:“铁柱,我之前听你的意思说,其实我这个状元,在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