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数量,计划在1年内增加对欧洲的兵力投入,达到至少40万的规模。
这对于陆军军力匮乏的协约国而言,毫无疑问是极其振奋的消息,而正是由于这一消息的确认,整个波尔多战局出现了微妙的变化,1915年的1月,超过20个师的英国、美国陆军在舰队护航下登陆战区,这让原本岌岌可危的战况得到了缓解。
1月20日,一组来自欧洲的照片在北京军政部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照片上,云集了交战国双方超过100万军队的波尔多战区,双方密布的堑壕工事在飞机航拍照片上清晰可见,巨大的战场被无数蜘蛛网般的堑壕阵地分割得支离破碎。
更让军政部这些年轻军人们吃惊的,则是遍布在双方堑壕之间,堪称密密麻麻的各种铁丝网障碍物,来自前敌的中方观察员也送回了极其总要的报告,详细陈述了双方士兵在堑壕间作战的实际情况和让人难以置信的艰苦程度……
发起攻击的艰难程度让人绝望,法队在持续的失败后。虽然依旧士气低下,但在防御能力上正在迅速提升,目前状态下。如果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德军依然能依靠军事攻击上的优势。以突击的手段来夺取法队防守的一部分正面战线,但这样取得战果的代价正在越来越巨大……军镐和铁丝网正在击败了机枪和火炮!
1月22日,在秦铠府邸的例行聚餐中,正在为解决欧战导致的海外航运压力大增问题一众工业部大佬拿出了让军方也大吃一惊的新型战时货轮建设方案,这一由四大重工联合竞标的项目,提出的新型“四海轮”设计方案,最大的特色则来自于其建造周期。
目前国内国资海运公司用的几乎是清一色中型集装货运轮,排水量在8000到14000吨。当然,相比同等吨位的战舰,这些民用船只的造价要低得多,不过充分考虑民用船只的使用寿命后,使得建造这些船只的工艺并不简单。
而随着全钢外壳工艺以及电弧焊技术的出现,相比战列舰,薄铁皮的民用船只则率先用上了这些工艺并不完善的技术,至少,船厂出了铆接钢板外,可以多了一项用于加速建造的技术。而正是基于旧铆接工艺和新式焊接结束的出现,这次,四大重工联合研发的“四海轮”。则更大范围的使用了焊接工艺。
当然,考虑到焊接工艺存在的技术瓶颈,主要是牢固程度远不及铆接工艺,所以,在适当减少铆接工序的程度上进行了优化,此外,新货船采用了最精简的设计方案和引入了堪称这时代最严格的标准化船用钢板设计,理论上,以四大重工的实力。一旦进入标准化批量生产,这种排水量8500吨的。拥有坚固船龙骨和1-2寸钢甲板的新式火轮,建造周期能够压缩到90天内。
相比这时代万吨级船只至少200天以上的建造周期。新型“四海轮”显然拥有超乎寻常的优势,而与极快建造速度对应的是,船员生活区、舰桥、发动机都被非常密集的集中在船体中部,这一外形看起来十分呆板的货轮,则提供了荷载5500吨的巨大货运量。
秦铠乐呵呵的听取着徐建寅这几位工业部大佬们的感慨,欧战为欧洲制造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却毫无疑问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内海外贸易年内增长了130,尤其是军品贸易增长了超过300,毫无疑问,国内大批工厂都将获得巨大的提升机会。
而欧战如今的局面,虽然德国取得了远超历史上的巨大成功,但是,秦铠却深知,德国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其军事组织能力,而在于德皇威廉二世,这位大略却不雄才,这才是致命的问题,历史上的一战,用人不当以及后期国内消耗过度,最终拖垮了同盟国的战场优势。
当然,虽然英国人如今掌握了苏伊士运河,但是,巴拿马运河却掌控在自己手里,这才是中国介入欧战的最大优势,源源不断的中国产品正通过海路输送往欧洲,即便在半路上有个美国佬在那里抢生意,不过,美国过早介入了欧战,虽然提振的军品贸易,已经开始拖累美国的海外贸易。
当周瑞东一众带来波尔多战局的新变化时,秦铠还是意识到了欧战的局面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战最强悍的东西,并非枪炮,而是铁镐和铁丝网,法国人在不断丧失战区后,终于开始找到了新的武器!稍晚时候,匆匆赶来的章奎,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影响整个战局的欧战新消息……
ps:最近碰到一些麻烦事,以至于无法更新,抱歉!近期将恢复更新,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