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人都去救火顾不上城外,江南军立刻命令那些青壮快速填土,土台子继续往前推进。
江南军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让土台子一点点的接近城墙,大火弥漫,城墙上烟雾腾腾,高句丽士兵根本无法在城墙上站立。
如此一来,高句丽的北城墙上连个防守的士兵都没有,江南军硬是让高句丽的防御变成废物。
剩下的一段距离也不填土了,江南军让人抬过来用树木捆绑成的长板架在城墙上,辅军顺着长板冲上来城墙。
辅军难道不怕烟吗?
不要紧,每个人都用sh布条缠在脸上捂住嘴和鼻子,不妨碍喘息。
高句丽王城的北城破了,数万辅军冲进了王城,肯定少不了的是一场疯狂肆虐,这些辅军可是兽性十足。
辅军冲进壤城一阵冲杀夺去了北城门,大批辅军从城门蜂拥而入。
城内火光冲天,热浪滚滚,这里几乎没有人了,城门一破少量的高句丽人四散奔逃。
辅军并不是盲目向前推进,而是按部就班地沿着街道向里推进,见到房屋就点火,让大火从北门往里蔓延。
这才是要人命的来,风助火势让壤城从北往南变成了一片火海,越烧越猛烈。
辅军也不急躁,放火烧着玩呗,慢慢地往里推进。
其实,急也急不得,大火猛烈地燃烧,热度很高,根本让人难以靠近,只能等待进出的房屋燃烧的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继续前进。
尼玛,这还不把高句丽城内的人全部烤成肉干啊?
不错,江南军的目的就是要让大火吞噬壤城,从北往南一栋栋的房屋依次点燃,谁让高句丽人喜欢用木材建造房屋呢?
除了率领辅军的头目,江南军基本上都没有进城,全都是辅军担当此任,这些野兽般的辅军可不会有半点怜悯之心。
甚至,他们还一边点火还忘不了娱乐,比赛看谁点的火多。还有人在打赌,穿过火焰点燃远处的房屋。
大火虽然还没有烧到王宫,但是,无论是荣留王高健武,还是渊盖苏文他们这些重臣,几乎所有的人都绝望了,高句丽王城很快就会被大火吞噬掉的。
连战场经验丰富的渊盖苏文都没有想到,他们的对手竟然如此恶毒,使用这种办法对付他们。
这是要灭绝我高句丽啊,不管是军队还是王室,他们都是人,谁都没有能力在这样的大火中生存。
近半个壤城都烧毁了,被逼无奈之下,荣留王高健武决定弃城突围。
能不能突围出去不知道,反正比留在此地被大火烧死强多了。于是,渊盖苏文带着军队保护着王室成员,他们打开西门想要从此处突围。
岂不知江南军早就知道他们会突围,外面的军队也早已戒备森严在城外等待着他们。
现在的城外有多少军队啊,原来此地有十多万军队,再加上张愚从北面撤回来的所率之兵,不算江南军,光是辅军就有六万。还有从南方源源不断增援的军队,这里足有二十多万大军。
江南军队连出手都感觉没有必要,全是辅军担当堵截的重任。
当渊盖苏文率领一万多人从壤城西门冲出来的时候,还没跑出去多远就遇到了辅军数个方阵的堵截和包抄。
既然出来了就别回去了,除了正面的方阵,两侧还有辅军向城门处挤压,包抄高句丽的后路,防止他们往回跑。
竹竿子林立,密密麻麻地竹尖刺向高句丽人的身体,被刺中的人发出痛苦地哀吼。
没有被刺中的高句丽士兵用刀砍断竹竿子,冲上前去击杀辅军,被逼急了的高句丽人也是采取不要命的打法,在绝望中奋起反抗。
尽管战场上的厮杀很激烈,高句丽人也很拼命,造成辅军大批人伤亡。
可惜没有什么作用,辅军的人数太多了,前赴后继,高句丽这点人根本没办法冲破辅军厚实的阵型。
高句丽的军队消耗的很快,三面挤压把高句丽的数千人挤压在了中间,辅军步步前进,竹竿子一个劲地往里捅,高句丽的人数在不断底下降,抵抗力也越来越弱了。
被高句丽军队围在中央的王室成员都被吓坏了,他们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这种残酷的杀戮,一阵阵尖叫此起彼伏。
辅军可不管对面是什么人,只要是有两条腿会跑动,都是需要被他们击杀的对象。
刺杀,还是刺杀,密密麻麻的竹竿子在统一号令下一排排地往里捅,竹尖还滴着血,很恐怖。
血流的太多了,以至于辅军的脚底下都是黏糊糊的。
高句丽军队还剩下两三千人了,吓坏了的荣留王高建武在里面高声喊着:“本王投降,不要打了,本王投降。”
荣留王高健武那带着哭腔的喊叫只能让高句丽的士兵放下武器,可辅军根本没有反应,还是按照节奏奋勇击杀。
辅军将高句丽人压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吓哭了的荣留王高健武都尿裤子了,这种杀戮实在是太吓人了,往周边一看,天空中全是血淋淋的枪尖,舞动中血滴散的到处都是,相当的恐怖。
杀戮还在继续,高句丽人绝望了,根本不可能活着出去。而且,对方根本不理睬高句丽人的投降请求。
当最后一个高句丽人躺下的时候,地上流动的血足有一寸厚。
高句丽的王室,包括荣留王高健武在内,在这一战中全部被击杀,斩草除根。
至此,高句丽的军队绝大部分也已经被消灭了,除了江北有些散兵游勇,高句丽差不多灭亡了。
既然高句丽王室被消灭了,壤城内也不需要继续燃烧了。即便是这样,壤城已经被烧毁了几乎一半。
江南军召集起来辅军,表彰了他们作战勇敢,为了奖励辅军,决定让辅军进城放纵两天。
听到这道命令,所有的辅军眼睛冒出野兽的光芒,他们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江南军主官一声令下,十多万辅军蜂拥如潮,涌向了壤城的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