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一起,三个人一起和合也够浪漫的。
这对陆畅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奇事,花芯夫人和官官二女不是经常一起吗?
甚至,陆畅还期盼着将来与妙音师太和是仙子配成一对,想到此,这家伙哈喇子流出来了。
当然,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现在说还早,个性倔强的师妃师仙子那里肯定不会顺利。
想法虽好,能不能达到还另说。
怎么说呢?如今陆畅也只能在心中无限歪歪。
所以说,陆畅这家伙简直是天下第一荒唐人!
整个战略布局已经完善,准备妥当以后,第三天,陆畅率领剩余的江南大军浩浩荡荡南下。
这一次回丹阳也不是仅仅撤军那般简单,大股的叛军消灭的是差不多了,可小股叛匪还是有的,于是,陆畅洒出江南军队数路,横扫整个中原。
陆畅抵达江都城并没有急于过江回丹阳,而是停在了江都城。
苏威、裴世矩等一班大员也从丹阳来到此处,他们要在江都城祭奠隋“烈”帝杨广。
如今天下杨广有两个“谥号”,一个是李唐给封的隋炀帝,一个便是江南陆畅给封的隋烈帝。
陆畅想要彰显自己对大隋皇帝的忠诚,这个仪式必须举行,其深意不仅仅如此。
陆畅将来也要坐天下当皇帝,当然希望自己的臣民也要像他一样的忠诚,并且用叛贼的首级告诉天下人,这种叛逆的下场很惨,甚至是遗臭万年。
陆畅想要用此次祭奠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可谓用尽心机。
如今剿灭了弑杀杨广的宇文化及等叛军,陆畅决定拿宇文化及的首级祭奠,这个想法陆畅早就开始在心中盘算。
这种活动萧皇后必然会参加,只不过她是以张玉华的身份参加而已。蒙着面纱的她,在人山人海中别人恐怕也认不出来的。
苏威主持了整个仪式,裴世矩宣读祭文。
苏威以一首杨广的诗开局: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
悼文中历数杨广一生的经历,褒多于贬。
的确,杨广一生轰轰烈烈,当得起一个烈字。
曾几何时,领数十万大军越天堑,一统江山……
曾几何时,畅通国家命脉,千里水龙贯南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千里水龙通南北,共禹论功不教多。
曾几何时,拓丝绸之路,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臣服。商人云集,丝路通畅。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炫耀中华盛世。
……
历数隋烈帝一生,建东都控扼山东、掘找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可见守土之责。亲出塞北巡突厥,南向加兵标邑,西出玉门,经略丝绸之路,破吐谷浑,将青诲收为郡县,尽显其气魄和才能;遣使远出波斯,渡海通使南洋赤土、东洋,隐见其外交风范;征讨高句丽虽武功,却也为天下长治久安以及开疆扩土的宏愿。开疆扩土、一统天下的帝王雄心犹在,可毕竟有过……超出了天下臣民负担,无法避免地造成天下动荡。谥号“烈”即彰显其一声轰轰烈烈,虽有功,却终是有过……
陆畅的所为,原隋朝的旧臣满意,肯定了杨广也就是肯定了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
至于下层的官兵,这一场面仅仅起到教育的作用。
下层人与上层人不一样,一般老百姓吃饱了肚皮也就没多少想法。除非吃不上饭活不下去了,谁愿意造反。
当然,这些造反的人当中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杨玄感,他不是因为吃不上饭活不下去,而是野心促使他造反。
杨玄感、李密、李渊等人都是为了当皇帝而造反,目的很明确。至于能不能造反成功,而后当上皇帝,全凭个人运气。天下皇帝就一个位子,除了其中一位夺得大宝,其他几个都得死。
而老百姓永远都是大人物手中的棋子,吃不上饭是吧?随我造反吧。于是,天下叛贼蜂拥而起。
都说老百姓是天下最好的臣民,一点不错,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打死他也不会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