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搅局者 > 32 王叔平初获突破 郑康成喜收高徒

32 王叔平初获突破 郑康成喜收高徒



    说到这里,黄忠脸上露出了神往之色,仿佛在缅怀先人的神威。

    王衡不由得问道:“师父,那你如今是何境界?”

    黄忠道:“为师如今已是四层中期,不过如果想要晋级五层,也是可望不可即,不仅是时间的积累,还需要一些机遇和悟性。”

    说到这里,黄忠傲然道:“便是四层中期,当今天下,能与为师匹敌者,想必只寥寥数人而已。”

    王衡点了点头,以他所知,当今天下在武力上能与黄忠相提并论者,恐怕也只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许禇、典韦、孙策等寥寥数人了,而在黄忠壮年的巅峰期,他更是不惧世间任何武将了。

    想到这里,王衡不由得庆幸不已,他能够在黄忠的壮年期就得到他的效忠,更能得传他的绝艺,是多么幸运啊!

    黄忠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他对王衡有着最高的期许,他希望王衡能够成为自创立这门武学的祖师之后又一位达到五层境界的人,在他看来,以王衡的资质,是最有希望达到这一目标的人了。当然,他不会直接对王衡说,以免王衡产生太多杂念。

    接下来,黄忠对王衡道:“叔平,从今天开始,为师便可以教你刀法,你也可以开始射箭了。”

    听了黄忠的话,王衡大喜过望,虽然他对于每天挥刀、开弓并无怨言,可是这毕竟也太枯燥无味了,而且他也实在是太想学黄忠的刀法和箭法了。

    王衡喜孜孜的道:“谢谢师父!”

    黄忠看着王衡满脸的喜色,他一向不苟言笑的脸上不禁也露出了一丝微不可察的笑容。

    王衡回到武陵的时候,郑玄的书院已经办起来了,这是在桓阶的协助下办起来的,地点便在汉寿城内的文庙内。

    文庙位于县城北部,离刺史府不远,位于一处矮山上,是一片宏大的建筑,相传是西汉一位武陵籍大儒所建,用来祭祀孔子,他也曾在这里教授过学生,后来曾经成为武陵的郡学所在,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在这里教书,只是单纯的发挥孔庙的功能了。

    现在,郑玄既然来了这里,这片地方自然要被充分利用起来了,他便在这里办起了书院,名曰汉寿书院。

    郑玄的名望何等高,他的书院刚刚办起来,就有不少士子、童子慕名而来,要拜郑玄为师,郑玄本着圣人有教无类的训言,不拒绝任何一个拜师的人,不过绝大部分新收的弟子郑玄都不会亲自授课,都是让自己的弟子来授课,除非是天赋特别出色的,他才会亲自授课,不过目前可以让他亲自授课的新弟子寥寥无几。

    郑玄这样做也不是装腔作势,毕竟他已年过六旬,精力有限,还要著书立说,不可能给那么多弟子亲自授课,而且他也会定期给所有弟子讲学,也就是上大课。

    王衡回来之后,郑玄检查了他走之前自己给他布置的功课,结果王衡完成得非常出色,这让郑玄非常满意,王衡这个弟子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都太好了,像他这个年纪的弟子,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郑玄还是平生仅见。

    王衡问郑玄,这段时间可有收到天赋出众的弟子,郑玄摇头道:“像你这样的弟子可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不过有一个童子天赋还算很不错,由我亲自教授。”

    王衡问道:“这个童子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郑玄道:“就是本县人,名叫潘濬,今年六七岁年纪,已经读过论语了。”

    “潘濬?”王衡觉得这个名字比较熟悉,似乎后来吴国重臣中有这么一号人,不过他并不知道是哪里人,难道就是这个潘濬吗?

    不过王衡很快也就不纠结了,只要他确实是个人才,那不管他是不是那个潘濬,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到这里,王衡想起了庞统,他笑着对郑玄道:“此次出征路上,弟子在襄阳倒是遇见了一个天赋出色的童子。”

    郑玄一听得有个天赋出色的童子,立时来了兴趣,他问道:“这个童子姓甚名谁?年方几岁?跟谁读书?”

    王衡道:“这个童子是襄阳庞德公的族侄,名叫庞统,今年八岁。我们在庞德公家里见到了他,他问我那道僧人数目的算学题。”

    郑玄追问道:“你告诉他了吗?”

    王衡道:“我只给他讲了一遍,他就全懂了,后来还反过来给他的弟弟庞林和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讲解呢。”

    郑玄是清楚的知道那道算学题的难度的,一个七八岁的童子,能够只听一遍就懂了,那真的可以称得上天才了。他又问道:“此子可否读书?你觉得他的天赋比你如何?”

    王衡道:“庞统随庞德公读书,已经读完了不少书了,此次我去襄阳,他还质疑我,问印刷术究竟是否为我所创,问我是否抢了他人功劳呢!”

    郑玄不喜欢死读书的弟子,他自己就是一个做学问不拘一格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打破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创立出将各种学派融汇于一炉的郑学了,一听得庞统的事,他就喜欢上了这个童子。

    郑玄惋惜的道:“可惜啊,他已经随庞德公读书了,不过庞德公亦是名士,想必不会耽误他了。”

    王衡明白郑玄的心情,但凡教书育人者,都想要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听闻如此一个天赋出色的童子却不能收在门下,那种惆怅可想而知。

    王衡安慰道:“老师,以后想必还有更多天赋出众的弟子投到老师门下的。”

    郑玄也知道这是王衡安慰自己的话,他点头笑道:“但愿如此!”

    郑玄不知道的是,王衡说的是真话,至少再过几年,诸葛亮便很有可能会到荆州来,那个时候,诸葛亮投到郑玄门下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情了,而他的天赋至少不会逊色于庞统。

    郑玄又问起了这一次王叡南阳平乱的具体情况,王衡一一讲给他听了,听到快意处,郑玄不禁拍案叫好:“这些乱臣贼子,杀得好!”

    郑玄虽然终生不仕,但是对于汉朝的统治还是很认同的,因此最为痛恨的便是赵慈这样的叛逆,听到赵慈被邓展一刀枭首,他自然高兴了。

    王衡倒是汗颜不止,以后如果自己也成了不遵朝廷号令的“乱臣贼子”,不知道老先生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了。

    不过郑玄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过几年,天下大乱,他自然也看得出汉朝气数已尽,只要自己把荆州治理得好,他想必也不会太抵触吧!

    当郑玄又听到朝廷对王叡的封赏,王叡以光复帝乡之军功封侯的时候,也很是为王叡高兴,在这个时代,封侯便是大多数士人的终极目标了,而王叡如今已经封侯,可以说已经是光大了王氏门楣。

    更让人欣喜的是,王叡还有一个比他更出色的儿子王衡,在郑玄看来,王衡今后的成就一定会比王叡更高,他已经开始憧憬王氏一门二侯的盛况了。

    当师徒二人谈到这一次攻灭曹寅一役时,郑玄对王衡的当机立断,千里奔袭也是激赏不已,他认为,王衡在这一役中表现出来的眼光、决断,已经可以与世之名将相提并论了,他意味深长的道:“汝家已有一临沂侯,日后只怕还要出一冠军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