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通江商号这一批钱粮的支持,王衡的另外一些构想也可以实现了,他在自家的奴仆里找来了一些铁匠,向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研究经费,和一些笼统的思路,让他们研究炼钢术。王衡没有给这些奴仆规定时间,也没有限定经费,给了这些奴仆很大的自由度,他还委托通江商号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炭和铁矿石,以支持这些铁匠们的研究。
一切逐渐走上了正轨,王衡也将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学文习武上面,因此这段时间以来,他在文武两途上的进步都非常快。
王叡对王衡在经学上的进步感到惊讶,王衡不但对所学典籍倒背如流,而且有着许多自己的独到见解,至少王叡没有在这个时代的大儒那里听到过,虽然有些见解王叡不一定认同,可是王叡也觉得王衡的这些见解对他也有很多启发。
在武艺上,这段时间王衡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可是他的进步非常稳定,他产生气感之后,体内的真气一直在稳步增长,如果说刚开始产生气感的时候他体内的真气只有头发丝那么纤细,那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苦练,他的真气已经增长到了两根头发丝的粗细了,虽说这样的增长很难察觉,可是王衡自己和黄忠当然都能感觉到,黄忠对王衡这样的进步也感到非常欣喜,王衡的进步再一次出乎了他的预料,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调高对王衡的预期。
真气的增强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王衡对刀和弓的控制力更强了,他挥刀和开弓的动作愈加稳定,完成度越来越好,在随黄忠学武的初期,他挥刀开弓到最后的时候,他的手总会有一些无力感而导致动作变形,可是现在,他日益增强的真气让他的耐力和恢复力都更强,他现在哪怕是挥出最后一刀,拉开最后一弓,也跟第一刀和第一弓的动作一样。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时间很快就到了二月中旬,二月十七日,王垚回来了。
随着王垚一起来的,还有郑玄一家和他的一些弟子。
王垚在车队来到离汉寿城十里的地方,先派了一名义从回了刺史府给王叡报信,听得郑玄果然来了荆州,王叡大喜过望,简直就是倒履相迎,他扔下正在批阅公文的毛笔,便冲出了自己的书房。
王衡也听说了消息,他连忙叫上了母亲和两个姐姐,跟在了父亲身后,一家人上了马车,迎出了汉寿城北门。
在汉寿城北门外三里处等候了不多时,大家便看到了一队车队从北方辚辚而来,王叡下了马车,当先迎了上去,郑宁、王衡等人跟在了后面。
看到王叡迎了上来,车队中驰来几骑,正是王垚、赵虎等人,王垚等人驰到近处,翻身下马,对王叡施礼道:“使君,王垚幸得不辱使命,已将康成先生一家接来了荆州!”
王叡对王垚虚扶了一下道:“德高辛苦了!康成先生在哪里?快带我去见他!”
虽然王家与郑家是姻亲,王叡与郑玄也是至交,两家又居住在邻郡,不过古代交通太不方便,所以两人也有几年没有见过面了。
郑玄又是举世闻名的大儒,一代儒宗,在天下士林之间的声望实在是太高了,他亲身来了荆州,王叡当然会很激动了。
王垚道:“康成先生就在后面的马车里,我带使君去见他!”
王垚前面带路,王叡一家人跟在了后面,此时只见对面的车队里也下来了一群人,走向了这边。
在随黄忠练武,尤其是练出气感之后,王衡的眼力越来越好,离着里许远,王衡便看到对面那一群人当中领头的是一位老者,他面容清矍,身着一身儒生袍服,峨冠博带,大袖飘飘,腰间还带了一把长剑,大步走了过来,而跟在他身后的是一群年轻儒生。
王衡心道,这位老者应该就是郑玄了。
双方走路都很快,很快双方就会面了,离着老远,王叡便向那位打头的老者施礼道:“康成大兄,这可让王叡等得望眼欲穿了!”
老者抢前一步,扶住了王叡道:“通曜贤弟,如今你是一州刺史了,不可对我行此大礼!”
王叡道:“应当的,应当的,康成大兄你如今可是一代儒宗,王叡身为学儒之人,拜见一代儒宗有什么不应该吗?”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仰头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本是知交,又都是洒脱之人,倒也不拘这些俗礼。
两人开始互相介绍起身后的家人、学生起来,先是郑玄介绍了他的家人。
郑玄今年已经是六十岁了,已是年届花甲之年,不过他的精神还是很矍烁,腿脚也很灵便,这应该与他腰中的剑有关,他也像传统儒生一般学文习武。他的妻子宋氏今年也有五十二岁了,也许是因为郑玄家境一般,ca持家务太过辛苦,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脸上也多了不少皱纹,不过娟秀的脸庞还是能够看出她年轻时一定也是一个美人。
郑玄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郑益,字益恩,郑玄是中年得子,所以郑益今年只有十六岁,他面容清秀,斯文有礼,是一个谦冲少年。
接下来郑玄又介绍了跟随他一起来到荆州的几位学生们,这几位学生分别是张逸、徐商、崔琰、公孙方、程秉、国渊、孙乾、吴俨、张曾等人。
张逸、徐商和孙乾是北海人,崔琰和公孙方是清河人,国渊是乐安人,程秉是汝南人,吴俨和张曾则是东莱人,这其中,王衡听过名字的只有崔琰、程秉、国渊和孙乾三人,这四人中两人是日后的魏国名臣,一人是日后的吴国名臣,一人是日后的蜀国名臣,没想到他们都是郑玄的弟子。
张逸、徐商、崔琰、公孙方四人年岁较长,现在已经有三旬左右,而其他五人都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左右,年纪最小的国渊和张曾都只有十六岁。
年岁最长的张逸今年三十八岁,他很早就拜在了郑玄门下学经,郑玄很欣赏他,甚至将自己的幼妹郑嬿许配给了他,因此他与王叡也算得上是连襟了,两人也是熟识。
郑玄躬耕于不其南山的时候,其门下弟子最多的时候达到了数千人,可是由于缺乏粮食,数千人都是风流云散,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弟子只有十几人了,而这一次跟随他前来荆州的只有这九名弟子了。
待郑玄给王叡介绍完毕自己的弟子们,郑宁上前施礼道:“大兄远来辛苦了!”
这一次王垚去北海接郑玄一家人,去时骑马,只用了十天左右,而来时则只能乘车,速度很慢,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来到汉寿,在这个年代,道路颠簸难行,马车又没有减震系统,坐一个多月马车倒真是一件苦差事。
郑玄爽朗的笑道:“不辛苦,不辛苦!”
看到郑玄的精神状态还不错,郑宁倒也是放下了心。只不过想到郑玄在家里竟然连过日子的粮食都要别人接济了,郑宁不由得又流下了两行清泪,她连忙转头,装做是沙子迷了眼,这才掩饰过去。
王衡上前向郑玄深施一礼道:“甥儿王衡见过康成舅父!”
听到王衡的名字,郑玄不由得眼前一亮:“你就是叔平贤甥?”
王叡笑道:“他就是叔平了,他几岁的时候大兄见过的。”
上一次郑玄见到王衡还是在王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