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王栋回到新军营地,正赶上开饭的时间,看着所有的新军,粗茶淡饭吃的仍如此津津有味,王栋心中暗道:“只要有饭吃,在这个时代,怕是就不会有逃兵吧?”
这应该是这个时代,军人的最好待遇了吧?
走走停停,王栋也加入到了打饭的队伍,吃过晚饭,新军营地之内进入宵禁,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自己的帐篷。
而负责新军营地警戒任务的,是那王别将带来的二三十名的卫士。
幸好此刻是安定的贞观年间,若是在动荡不安的隋末,他们这点儿人马怕是一个晚上,便会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军队杀掉。
宵禁之后,王栋和他的那几名“室友”,坐在长榻之上甚为无聊。
可能是吃了几顿饱饭的缘故,另外几名新军比之昨日,看上去气色好了许多。
还歹也是一个营帐的弟兄,日后有的是相处的日子,以后总不能天天这样不说话吧?那王栋,真的是要憋疯的。
于是,还是王栋首先起了一个话头:“额……几位大哥,都是来自何处?”
安静的营帐,突然被王栋的声音打破,其他七人,纷纷向着王栋望来,王栋笑着道:“我叫王栋,来自晋阳,不知诸位如何称呼?”
见惯了大场面的王栋,面对着七个人,又怎么会怯场?表情自然随和,笑容亲切,他的表现,让其他七人,不在那么拘谨。
“我叫赵四,来自榆次。”挨着王栋最近的一人,首先开口。
有了开口的,后面的人,也便陆续开口:“钱金,来自阳曲。”
“孙二,从盂县来。”
“李二,寿阳县。”
“我叫周清,来自清源县。”
“我叫吴六一,来自芦川县。”
“我叫郑大牛,从广阳来的。”
七种口音,分别从七人的口中传来,名字中“一、二、三、四”什么的都占全了,听完之后,王栋完全不能把他们的名字和人对应起来。
王栋心中苦笑:“我终于知道,日本人的名字是跟谁学的了。”
不过,更让王栋奇怪的是,都是并州的新军,怎么在一个营帐之内的八个人,全是来自不同的县?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在王栋看来,他反倒是认为后者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他知道,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兵,同样是异地训练,而在古代,交通不便,自然不能如此,因此将同一个地方来的新兵分开,则成了最好的选择。
“莫非,老乡兵和老乡兵在一起,会搞出什么大事情?”王栋不由的想着。
“额,那个李四……”
“我叫李二。”
“额,不好意思,”王栋尴尬的笑着,继续问道,“清晨的时候,那王别将所说的旗头、火长,是什么意思?”张三、李四之名在王栋的脑海之中根深蒂固,因此一开口,他便叫错了人家的名字。
那李四想了一会儿道:“听说,好像是军官。”
“对对,我也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