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一种夫妻那种习惯的口气说话。张友达并不是追问她要车干什么,而是非常积极地跟进了一句,“那么,让谁赶马车呢?”
她不想说出用车原因,虽然张友达识得事理的能力远远超过董兆勇,但是这件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毕竟,这是一个日本人的嘱托,中国人普遍不相信日本人,何况,八木本身不是一个善人呢。
这是张友达提出的问题,杨伊云也犯嘀咕。张家人肯定都不乐意。虎锁不会赶车,否则他是不二人选。张山不行,他本来是最可信任的人选,既能赶车,又能保护,但老爷因为这件事情气病了,发烧的时候还叫杨伊云的名字,这都成了当时的笑话了。丁柱、张福他们下人的儿子?也不太好。
“我二哥怎么样?”还是孩子有主意。如果由张友达出面,说想借用一下董家人。董家无论如何都会同意的。杨伊云想一来张家因为狗咬人的事件,提前退回了长工,要不然现在董原林还在张家干活呢。二来董原林知道上次的事情,省去了不少周折,三来董原林对庙会不感兴趣,他会在门口看车,不会影响她的行动。
“妈,要逛庙会,我陪你一起去吧。”
杨伊云走到虎锁身边,用手抚摸一下虎锁的脸颊,仔细端详了一下他的上上下下,“不用,现在需要打铁具的人这么多,你还是自己留在这吧。”
“那我呢,我可是一直为等你的人,而且是从清明一直等到现在。”张友达还是希望能与她多在一起呆一会。
“三哥,”看看一脸憨厚而无辜的张友达,杨伊云多少有些不忍,“你也不用去,我很快会回来的。”
第二天,二哥董原林见到杨伊云也吃了一惊,他觉得三婶这个称呼更加合适。杨伊云和董原林出发了,他们来到了金刚寺。各类小商贩与赶庙会的群众,一大早就挤满了金刚寺及附近的几条街道,叫卖声、喇叭声响彻一片,展现出一派兴旺景象;搭台子、送物品,特色工艺品、风味小吃、精彩歌舞表演。
杨伊云走后,张友达和虎锁终于来到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杨伊云此行要干什么。”张友达对虎锁说,咱们你俩也歇一下,到那里去看看。自从董兆勇和杨伊云走后,虎锁和张友达相处得非常好。张友达除了从不打骂儿子,为虎锁买了所有虎锁想买而不敢向董兆勇提出的东西。而虎锁给了张友达从未体味过的关心和爱护,还会哄两个小弟弟,保姆们都说哭得不行了就找虎锁呢。甚至虎锁觉得,他亲爹都没有这么关心过自己。虎锁对张友达也是言听计从,清明前后,张伯丰和不了师父去了五台山以后,张友达生意也不多,闲暇时和满堂陪虎锁打铁,在这里等杨伊云的消息,有时还能帮一把手。
两个人另套了一辆车,也向金刚寺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