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变海略 > 059章:火铳、火炮。

059章:火铳、火炮。

    由于大明贪官的大量索贿,让吴天啸加快了锻造火炮与火铳。对于火铳铸造技术,此时在大明其实已经很是熟练了。虽然淡水城的打铁场铸造火铳的技术不及大明官府,但从收购来的铸造秘技,以及有吴天啸后世见识的点拨,淡水城很快也能铸造出自己的火铳来。

    只是由于锻造技术不熟,淡水城打铁场铸造出来的火铳,口径竟达七分之大。也就是0。7寸,大概二厘米多些。而火炮也是一款五尺长,五寸口径的铜炮。虽然也在尝试铸造熟铁炮和熟铁铳,但铜炮和铜火铳还是属于初期铸造品。

    而子弹也在吴天啸的指导下使用单颗装,并不是原先大明火铳兵那样散装火药弹丸。只是单颗装子弹如小炮,用铜头包铅身,使用的是防水的油纸壳子弹,以燧石点燃引信射击。而火铳的铜管也由吴天啸设计的膛线杵,拉出三条膛线来,火铳便又称燧发膛线火铳。

    给火铳火炮拉膛线也是吴天啸想出了的一种土办法。就是在铜管铸造出来后,再次加热,等到铜管达到一定热度而变软时,便用吴天啸设计的三线膛线杵钻过铜管。这样在借住热量后可以使铜铁变软,再给炮管、火铳管拉出膛线就不难。

    只是火铳与火炮初期铸造,虽然可以用砂模批量铸造,但每支火铳或者火炮后期都是需要人工打磨,以确保精准性,特别是拉膛线更是快不得。所以即便淡水城的打铁场虽然有工人数百,且每月都在增加工人数量。但每月所能制造除了的火铳也不过二三十支,火炮也不过五门。

    嘉靖十七年(1538)八月。淡水城打铁场开始正式批量铸造火铳与火炮。火药场也在制造手雷的同时,还制造新的武器,就是口径达两公分多的铜包铅油纸壳子弹。与实心的穿甲火炮炮弹,和二次爆炸的子母炮弹。

    实心穿甲弹与子母弹不同的只是弹头。子母炮弹又称开花弹,弹头是一个空心的铜壳,最内是一个炸药包,而后填满碎石子。随后便是用油纸包扎的发射火药。炮弹填入炮膛后,点燃引信,第一次爆炸会将铜壳弹头发射出去,这同时会点燃铜壳内的炸药包引信。这条引信很短,也就一两妙时间而已。如此一来,第二条引信点燃炸药包后,弹头与碎石子就会被爆炸开来。因是两次爆炸,所以俗称子母弹。在经过多次试射后,火炮射程高达两千余步。火铳的射程也高达六百步。

    由于有了火铳与火炮,淡水城的海船与士兵便开始装备火铳手与火炮手。随着人员的增加,吴天啸便从手雷兵中挑选出火铳手与火炮手,组成新的兵种。当然。吴天啸本身的亲卫兵,便是首批接受火炮与火铳训练的。

    而对于船载火炮的设计。由于吴天啸所配制的火,药属于高爆炸,药,这导致火炮的后坐力比较大。为了解决船载火炮后坐力的问题,吴天啸还和沈整设计了一种船载炮架,每门火炮都装在炮架上。除了船首炮和船尾炮外,船船舷两侧还都在内舱开有炮窗,每个炮窗下都有一座炮架。炮筒只有五尺长,但炮架却占一步宽,一丈长的面积。每台火炮配炮手三名,一名负责清理炮筒,一名负责瞄准与点火放炮,一名负责搬运炮弹和扳动绞盘拉炮架回原位。

    炮架设计炮筒架在炮架上,可以平射或炮口上移动45度,或者左右移动九十度。炮架前有绞盘、绞绳,用来在火炮发射后拉炮架回原位。炮架下有槽轮,槽轮长近两步,用来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