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刘秀君临天下 > 175 其一,彰显汉室正统。

175 其一,彰显汉室正统。

    我们在开篇时说过,从前至目前,对刘秀的评价略显不公,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但史家给他有两顶桂冠,至今没有人提出异议:一顶是“定鼎之帝”,一顶是“中兴之君”。

    所谓“定鼎之帝”说他是开国君王。

    因为传说上古的夏禹铸造了9只鼎放在都城,比作天下九州,此后一直被历朝历代当做传国重器和信物,谁打下或者抢来天下就被称作“定鼎”。过去说谁问鼎那儿,就是说谁想当那儿的一哥。

    史家说刘秀是定鼎之帝,就是说他从一个农村回乡知识青年,几乎是白手起家,通过艰苦的打拼,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所谓“中兴之君”说他是延续并且光复了刘氏汉室。

    中兴就是中道复兴,往往是说谁谁把一个国家从衰落收拾得重新兴盛起来。

    在刘秀之前,中兴国家的君王不乏其人,比如,西周的第11代国君周宣王姬靖,前汉的第7代国君汉昭帝刘弗陵、第8代国君汉宣帝刘询,就是把在自己的老爸(或者爷爷)手上快要被玩儿完的国家,给重新拾掇好的。

    2000多年来,世代更迭、人世沧桑,但从没有人对刘秀的这2顶帽子提出异议,充分说明他戴着是合适的、当之无愧的。

    只是,我们更愿意看他戴着“定鼎之帝”的帽子,威风八面,神采奕奕。

    但是,刘秀本人却更愿意戴另一顶“中兴之君”的帽子,他说这样才更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和追求。

    所以,刘秀一直都自称是前汉刘氏宗室的后代,一直都高举复汉兴刘的旗帜,一直都彰显自己的汉室血统。

    我们前面介绍过,刘秀身为前汉开国之君刘邦的后裔是清楚明白的,血管里流的是刘氏汉室的血也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不好意思,我们也说过,刘邦的血液历经9世到了他那儿,已经非常稀薄,在他的总血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很小,在刘邦数以十万计的后裔中,他家只是一支不起眼的疏枝。

    为了适应普遍存在的“人心思汉”、“复汉兴刘”的社会思潮,或者说从政治的、实用的目的出发,刘秀认为汉室血统可用,就像民心可用一样。

    他看得很准!

    在这种社会现实下,无论是早先的反莽武装,还是王莽灭亡后的割据势力,基本上都是把握了“人心思汉”的社会心理,高高举起“复汉兴刘”的大旗的,这样搞起阴谋和阳谋来,都屡试不爽。

    大家肯定还有印象,那些反抗王莽的宗室贵族和地方干部,往往一扯起“拥刘复汉”的旗帜,立即就一呼百应。

    刘秀、刘縯兄弟的舂陵子弟兵本来并不强大,但他们很快实现了跟绿林军的联合,并且建立了由本家兄弟刘玄当名义上的一哥的更始政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有刘汉宗室血统。

    此间,宗室后裔称雄要打刘汉的旗号,如刘永;外姓人竞争一哥的位子要跟刘汉扯上关系,如河北的王郎诈称是前汉成帝的私生子刘子舆;横扫大半个中国的赤眉军一般是见谁砍谁,但知道刘玄的更始王朝移都洛阳时,其高级首领20多人风尘仆仆地赶去归顺,他们不久建立自己的王朝时,赶着鸭子上架也要找一个姓刘的放牛娃来当一哥;即使巴蜀的公孙述想自立,最初盗用的名号也是叫“辅汉将军”。

    大家肯定还不会忘记,公元27年初,赤眉军投降,刘秀在洛水列兵吓唬他们,赤眉的丞相徐宣说,他们现在归顺是“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

    这都说明,思汉、复汉,拥刘、兴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参加的社会运动,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