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刘秀君临天下 > 133、 阴氏家风

133、 阴氏家风

记得自己读过的书上说的话了吗?《易经》上说‘亢龙有悔’,君主宠幸臣子到了极点,就会有

    悔吝之灾。外戚家往往苦于找不准位置,不知谦逊退让,嫁女必配王侯,娶媳必想公主,我心里想到这儿就很不安

    。荣华富贵终有极点,人应当知足,矜夸、骄奢必然会被人们讥笑。”

    阴丽华听了非常感慨,觉得自己虽然贵不可言,仍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后再也不为自己的宗亲谋取官位了。

    阴兴用自己至忠至诚的品性感动了刘秀和阴丽华,也感动了更多的人。

    终其一生,他都言行一致。

    由于阴兴为人太低调儿,只知道默默地干活儿,从不张显自己,所以,他虽然功德巨大,可作为演员,并不太引人注目。

    也就是说,在刘秀后汉王朝的社会人生大戏中,他的戏份儿并不太多,我们索性说完吧。

    公元44年,阴兴被任命为朝廷警卫队长(卫尉),同时负责辅导皇太子刘庄。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这时候,阴丽华已经取代郭圣通被立为皇后,刘秀已经废了大儿子刘彊,改立阴丽华的儿子刘阳为太子,并为

    刘阳更名刘庄。

    大家也完全可以想象,这时候,刘秀已经把自己家小的安危和家国未来的希望都交给了阴兴。

    次年、也就是公元45年夏天,刘秀生了一场大病。

    他这次确实病得不轻,都要准备后事了。

    关键时候,阴丽华站出来,让阴兴兼任皇帝办主任(侍中)职务,在洛阳南宫云台广德殿接受刘秀的临终遗命。

    (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当然,刘秀不久逃过了这一劫。

    这时候,刘秀已经把阴兴看做自己亲信中的亲信、心腹中的心腹。

    说到这儿,我想先简单提醒大家注意两个情况,以后再细说。一是刘秀登基后为了巩固皇权,对外戚和宗室基

    本上是采取抑制、限制、约束的政策的,二是刘秀手下徒弟、粉丝众多,文臣武将如云。

    在这种情况下,刘秀长期给予阴兴极端的信任,我们只能说阴兴确实有让刘秀眷顾不舍的地方。

    一天,刘秀大病痊愈,立即召见阴兴,打算让他取代吴汉,担任大司马,掌管全权。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兴代吴汉为大司马。)

    阴兴一听,就像11年前一样坚决辞让。

    他跪在地上叩头,流着眼泪,态度诚恳地说:

    “为了工作,臣不敢惜力,但这样实在有损圣上的威德,我不能贸然接受大司马的职务。”

    (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阴兴的叩头、流泪、辞让诚心诚意,完全发自肺腑,就连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被感动了。

    于是,刘秀尊重他的意见,就没有让他接任新职。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我们说,一个人说点慷慨激昂的话并不难,难的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而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能心怀高尚,又能言行一致,那他就太值得人们敬仰了。

    阴兴就是这样很值得我们敬仰的人。

    只是,这世界太精彩,他太低调儿,以至于千百年来,人们在欣赏社会人生大戏的时候,往往心情浮躁,只注意那些大声说话、大动作表演的演员,给他的关注太少。

    在此,我想郑重提醒大家,在我们品味历史、欣赏社会人生大戏的时候,为了获得真正的身心愉悦和境界升华,一定不能忽视阴兴这样的演员。

    他们虽然戏份儿不多,但德艺双馨,往往几句话、几个动作,就深刻地影响着大戏情节的发展。

    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阴兴演员最后的表演吧。

    公元47年,也是刘秀登基称帝的第23个年头,阴兴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在他病重期间,刘秀经常亲自登门探望,同时向他咨询国家大政和朝廷人事。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刘秀比自己的这个小舅子大13岁,对这个小舅子的宠信数十年来有增无减。

    在这最后的时候,刘秀仍然向他咨询皇帝工作的核心业务,说明对他宠信到什么程度,大家尽管想象吧。

    刘秀作为后汉社会人生大戏的总导演,对阴兴演员绝对信任,而阴兴演员也不负导演期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演绎经典。

    阴兴有一位堂兄,名叫阴嵩。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哥儿俩一直不和,像仇人一样来往很少。

    但是,阴兴很敬重阴嵩的威严持重。

    他决定,从工作出发,向皇上推荐嵩哥。

    所以,当刘秀前来看望、问计时,阴兴诚恳地说:

    “臣愚蠢,不能全面了解国政得失和干部贤愚,但觉得中直机关的县处级干部(议郎、谒者)席广、阴嵩理论政策水平高,认识能力和办事能力强,有过于一些公卿高干的地方,可以重用。”

    不久,阴兴去世了,刘秀觉得他临终推荐的两个干部肯定错不了,就提拔席广为京畿警备司令(光禄勋),阴嵩为中央警卫长官(中郎将),都是正部级高干。

    对于阴兴推荐自己,阴嵩也大感意外,觉得这个堂弟确实是个值得尊敬的人,自己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他。

    阴嵩掌管御林军10多年,勤勤恳恳,谦逊谨慎,认真负责,赢得了刘秀的信任。

    朝廷内外的干部对于阴兴临终荐仇,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凡事从工作出发,正派公道,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反观当年王莽家族拽着王政君的裙带一个劲儿往上爬,制造了“一门五侯”的干部人事“奇观”,干脆自己掌嘴算了。

    阴兴同志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因为他的这一切,正是老百姓对干部所要求和期盼的:

    一是老老实实做事。无论是组织具体、琐碎的安全保卫工作,还是跃马扬剑征伐疆场,阴兴都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全身心地去做,而且力求做到最好。

    二是干干净净做人。他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不仅从不谋私,而且还经常用私财接济同事、亲友,身居陋室、手无余财。

    三是谨慎谦逊地对待利益。他只知道默默无闻地干工作,不主动追逐名利,反复辞让权位,既表现了高洁的品格,也顾全了大局。

    四是公道正派地对待干部。他好交友、善交友,举贤不避仇、不唯亲,不仅把私交处理得很得体,于工作又做到了“任人唯贤、公道正派”。

    这是一个完全可以作为榜样的人,不同朝代的干部都应该好好学习。

    多年后,人们仍然对阴兴追思不已。

    公元58年,刘秀后汉王朝的第二个皇帝、阴丽华的儿子、汉明地刘庄亲自下诏,褒扬阴兴,要求干部以为榜样。

    诏书说:

    “已故的皇帝办公室主任、警卫队长、关内侯阴兴,执掌禁兵多年,曾随先帝平定天下,军功显赫,本应重封重赏,按照诸位皇舅的待遇,也应该世袭恩泽。但他都坚决辞让,始终安居在街巷陋室里。他辅导教育朕,像周昌一样忠诚耿直,在家仁义孝顺,品行、举止像曾子、闵子一样。他不幸早逝,朕十分哀伤。贤者的子孙,应该给予优待。”

    (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这里,刘庄说的周昌,是前朝的御史大夫,以为人廉洁刚直,敢于直言力谏著名;而曾子、闵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史称非常讲究仁义、孝道。

    这里,刘庄对阴兴的评价,虽然明显带有外甥对娘舅的浓浓私情,但也基本公允,也是对阴兴的盖棺论定。

    这就是阴兴,一个接近完美的干部,在当时看是这样,现在看也差不多。

    他的大哥阴识,也是这样的干部,只是表现风格略有差别。

    阴识始终得到刘秀的绝对信任,公元39年,被加封原鹿侯。

    刘庄在公元43年6月被立为太子时,阴识官拜京城公安局长(执金吾),同时与阴兴一起,负责教育辅导刘庄。

    这些年,刘秀经常出差征伐、调研、考察,每当这个时候,就安排阴识全面掌握禁军,镇守京城。

    阴识觉得自己只有用12分的努力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才能不负刘秀的信任。

    他除了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还在多方面表现出自己卓尔不凡的人格魅力。

    平时在朝廷研究工作,他集中精力,直言不讳,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下班以后,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说话,从不涉及国家大事。

    同时,阴识在用人上也有自己的办法,既能择贤而任,又能给人才搭建足够的平台。

    他所启用的掾史、部属都是贤良之士,比如虞延、傅宽、薛愔等,后来被推荐出去,大多官至公卿、校尉。

    刘秀对这位大舅子非常敬重,经常把他当做榜样,来教导、敕诫皇亲国戚,激励身边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向他学习。

    (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诫贵戚,激励左右焉。)

    这就是阴家哥儿俩,两个高尚的干部,纯粹的干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干部。

    当然,人们常说贵、贱不过三代,这哥儿俩的子孙后代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封侯立后,有的也不得善终,我们以后陆续说。

    总而言之吧,阴丽华这兄妹3人,在刘秀登基初期,凭着自己的秉性、才华和品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好评,也取得了刘秀的真正宠信和绝对信任,是很不容易的。

    这个时期的刘秀,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一哥大位,对外四出征伐、削平割据,对内则抑制外戚贵族,架空功臣元勋,提拔年轻干部。所以,对皇亲国戚,刘秀基本上是功名利禄要什么给什么,就是不给你实际的公共权力。

    而阴家哥儿俩,是少有的例外。

    不过,我们也要说,刘秀毕竟是一代明君,他在处理家务事儿,特别是涉及功臣和外戚时,是十分温和得体的,按照时下的话来说,他凭着自己虚怀若谷的心胸、博大精深的谋划和炉火纯青的手段,努力做到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