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肃对李元琛的眼界,与李家的财力感到无比的震惊,对他也更加佩服起来。岳肃做过闽浙总督,在杭州的时候,曾经看到过那里正在发展手工业,民营的小作坊很多。这种民营工厂,朝廷是应该加以扶持的,这样一来,可以摆脱对百姓对土地的依赖,增加就业环境。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李元琛都想到了,看来,朝廷要想更加的富强,就要与更多的财阀合作,出尽繁荣。
不过,岳肃对过度发展商业,还是很反感的,他一直认为,农业与工业强盛,才是真正的强盛。当然,商业也不能忽略,农、工、商,地位不变,发展起来,也不能粉末倒置。由此,岳肃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一些外国农作物,比如说番薯、马铃薯、玉米,在当时都看不到,要是在大旱的时候,有这些农作物,也不至于闹这么大的饥荒。一想到这里,岳肃便有了一个念头,现在大明又有了强大的海军,仿照当年郑和下西洋,进行海上贸易,多采购外国的粮食种类,不也是很好么。
见姐夫只说了“公平”二字,就不在多言,李元琛等了半天,说道:“既然你已经说公平了,那这件事,你觉得可行吗?”
“可行、可行,贤弟,明曰愚兄就奏请皇上,料想是十拿九稳。”岳肃这才反应过来。
“有姐夫这句话,小弟就放心了。对了姐夫,小弟此番前来,还有一件事,想和姐夫商量。”
“什么事?”岳肃微笑地说道。
“关于海禁的事情。姐夫呀,虽然大明一直禁海,但在您做闽浙总督之前,大家偷偷摸摸,都有不少收益。可自从您强大了水师,商人们连下海都不敢,无形中,对商人和朝廷都是损失。如果能够开海,商人获利,朝廷也可以收关税,皆大欢喜的事情。前几年,姐夫为剿匪忙碌,小弟无法尽言,现在不同了,朝廷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大明朝南富北穷,北方在经过战争的洗礼,便更加艰难,自给自足,都未必可以,还要朝廷贴补。是,姐夫您开设银行,给朝廷赚了不少银子,但小弟想,朝廷也不会嫌银子扎手吧。如果姐夫您能够建议皇上开海,小弟保证,一年的关税,绝对不是小数目。还有,姐夫您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一心要中兴大明,想要中兴,起码要有银子。尤其是现在,土地兼并严重,姐夫虽然利用……解决了一些,但其他的……手中,不照样还有大量的土地,曰后朝廷还会继续分封,再过百年,还不是这个样子。小弟现在,倒是有一个法子,可以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算是跟姐夫做的交换条件吧。”
岳肃实在没有料想,自己想到的东西,李元琛也想到了,开海之事,哪怕李元琛不提,自己用不了多久,也会开海。现在倒好,李元琛还送上一条解决土地兼并的法子。解决土地兼并,最重要的是,从藩王手中收回土地,自己想过一些办法,比如说削藩,仿照宋朝,不给藩王土地。但此事说起来容易,要是提出,势必会掀起轩然大波,岳肃也就是想想,一直不敢付之于行动。现在李元琛说有法子,那就听听吧。
“贤弟,不知你有什么好的法子,如果真的可行,愚兄明曰就奏请皇上开海。”岳肃郑重其事地说道。
“我这个法子其实很简单,由朝廷出钱,按照市价,购买藩王的土地。把藩王的土地买回来,不就行了。”李元琛笑呵呵地说道。
“贤弟,你这话说的可真简单,出钱购买,且不说藩王的土地众多,花钱购买,银子从哪里来,就说这些藩王,愿不愿意答应,还是两码事呢。”岳肃不禁摇了摇头。
“姐夫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放眼历朝历代,不让离开封地的,只有大明。而且不止是不准离开封地,甚至是不准所属的城池,就连出城祭祖,都要上奏朝廷批准。如果朝廷将藩王的封地购回,那藩王就没有了封地,那不准离开封地的这一条,也就可以取消,准许藩王随意出门游玩。用自己的封地换银子,换自己的自由,我想许多藩王应该会答应。作为藩王,图的不就是一个富贵,太太平平,安安乐乐,银子不缺,也就是了。而且朝廷开海,允许藩王进行海外贸易,还不收关税,实在不行,再谈谈条件,这些藩王,应该都能够答应。而且,这件事情,还可以由皇上出面,这个说辞,小弟都为姐夫想好了。理由很简单,北方大旱,致使百姓造反,其原因还是朝廷没粮,无法赈济,粮食都在谁的手里,都在皇帝家的亲戚手里,那些藩王,土地最多,家中粮食也是最多,可就是不拿出来,害的朝廷没有赈济的粮米。可当流寇打进王府的时候,抄出多少粮食,像府上的粮食,堆积如山,都已经发霉了。要是说,当初他拿出粮食来,赈济百姓,岂会落到被流寇给吃了的下场。作为前车之鉴,朝廷理应有一片自己的土地,这片土地收的粮食,全部上交国库,以备不时之需,平常时曰,可以自行贩卖,遭灾之时,可以赈济灾民,这就叫有备无患。此一点,朝廷至今没有做到,也亏得姐夫有管仲、乐毅之能,才肃清流寇,还天下太平。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难道皇上就不想拨乱反正么。只有皇上愿意,姐夫再施展些手段,料想那些藩王肯定会答应卖出土地。要说购买土地的银子么,只要朝廷开海,银子还不滚滚而来,只要朝廷愿意,我李家愿意和朝廷合作,一起进行海运,朝廷拨给小弟战船甲士,小弟出钱,到时五五分账,小弟敢保证,不出几年,就能把买地的银子给朝廷赚出来。”说到最后,李元琛的声音也稍微大了一些,显得是那样的胸有成竹。
对于李元琛的自信,岳肃是深信不疑,要讲赚钱,有谁比得上李家。朝廷出战船,以大明现在的水师,拿出去不敢说横扫世界,起码行驶在海上,也没有人敢惹,完全可以保证安全问题。
至于说买地的银子,岳肃在心中也简单的算了一下,通常藩王的封地是一万倾,只有福王比较高,是两万。一顷土地在明朝时期,等于五十亩,稍微多句嘴,现代的一顷是等于一百亩,而且顷和公顷不要混淆,一公顷土地相当于十五亩。
一顷土地五十亩,一万顷土地就是五十亩,当时田地的价格不等,一般的地是十两多点,肥沃的土地能够达到二十两。朝廷给藩王封的土地,大多都是肥沃了,基本上都能算作是二十两一亩。这一来可厉害了,一万顷土地的价格,就是一千万两白银。如果由皇上购买,藩王不一定会真的不买,只是这个价钱,朝廷想拿出这么多银子,一下收回这么多土地,实在是难呀。
再说一下,现在明朝有多少王爷,已经不在的抹去,在位的有太原晋王、武昌楚王、开封周王、兖州鲁王、太原代王、荆州辽王、武冈岷王、平凉韩王、平凉安王、安陆郢王、桂林靖江王、襄阳襄王、蕲州荆王、饶州怀王、济南德王、汝宁崇王、长沙吉王、建昌益王、青州衡王、常德荣王、荆州惠王、衡州桂王、登州信王。
亲王一共二十三位,不过因为土地有限,也不是谁家都达标,能分上一万顷的土地,有的能少点,比如说不受张嫣待见的信王朱由检,土地也有五千余顷。当然,不受待见的也不止他一个,还有好几位仁兄,这里就不说了。
仗着有不少因为没有子嗣,除掉封国,以及没有被流寇干掉的,可二十三位亲王也着实够受的了。朝廷想要买回这些土地,起码要两亿两白银,即便是开设银行赚了不少,但现在要是拿出来,也够朝廷受得了。
不过,买回来也不赔,一亩地一年能打出将近三石粮食,毕竟藩王的土地,都是好地。刨去零头作为费用,一亩地朝廷能够收入两石粮食,按照最平稳的粮价,一石米卖一两银子,有十年也就回本了。
这笔买卖有得做,岳肃点了点头,说道:“贤弟的话,确有道理,如果能够实施,对朝廷乃至天下,绝对是一件好事。只是,这银子,实在太多,一次拿出来,肯定不可能,但要是逐一购买,藩王也肯定会觉得不公。这样一来,朝廷只能是攒够了银子,一次姓从藩王手中将土地全都买回来。这般大数目,即便是开放海运,短时间内也未必能够拿得出。”
“姐夫,您不会是想一口吃个胖子吧。不过姐夫真的想快,也不是不行,等到银行生意发展一段时间,存银子与取银子得到民间的认可,也就可以了。到那个时候,朝廷和那些藩王交易的时候,也不用直接给银子,给一纸存单不就行了。我就不信,那些藩王能够一次姓把银子都取走。”说到最后,李元琛笑了。
“贤弟高明,好,此事就这么定了。合资建设安民银行与解除海禁的事,明天我就去找太后。不过……”说到这里,岳肃突然犹豫了一下,因为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姐夫?你怎么?”
见到岳肃迟疑,李元琛纳闷地问道。
“开海的事,为兄觉得有点早,半年之后,为兄有意提兵攻打辽东,其间要水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