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春 > 第三十六章 洛阳,洛阳

第三十六章 洛阳,洛阳

    李曦辣手斩杀渭南县令钱畅之事一经传出,立刻在京兆府与陕州等关中地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些地方都是重修广通渠一事必定会牵涉到的地区,也就是说,在眼下重修广通渠已经开始的情况下,这些地方的官府都是要直接跟李曦所在的江淮转运使司打交道的地方。

    说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也罢,说是反感于李曦的暴行也罢,总之在事情传出来之后,这些地方的官吏们突然就变得人心惶惶起来,魏岳在巡查过了渭南县的预备情况之后继续东行,迎来的就是陕州各地官府的不配合不反对政策。甚至于有些姓格耿介的官吏,还敢当众就责问魏岳,一时之间,关中大地人心浮动,就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亦不为过。

    虽然这给魏岳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但是不得不说,有了钱畅的例子在前,各地的官府虽然有些物伤其类,但毕竟李曦这一记辣手的威名已经是一下子打出来了,地方官员们慑于李曦的银威,虽然态度极是消极,但是却没有任何人敢于再公然与江淮转运使司唱对台。

    而且,就在这个时候,随着长安的消息传来,玄宗皇帝默认了李曦的辣手,刑部正式晓谕天下,曰钱畅之罪当诛,而且随后,太子宾客崔沔因为一再要求皇帝追查李曦杀钱畅事儿被左迁为渭南县县令的事情也传了出来,这便一下子彻底镇住了地方的官吏们。

    在这种情况下,皇燕京已经摆明了完全支持李曦的胡作非为,地方官员中即便是胆子再大、姓格再耿介的,却也根本就不敢不配合江淮转运使司的办公了。

    经此一事,所有相关人等都已然明白,对于玄宗皇帝来说,眼下漕运的事情就是天下最大的事情,为了漕运,他会用最大的力度来支持江淮转运使司,支持李曦,所有敢于跟江淮转运使司对着干的,那就属于顶风作案,不管李曦采取什么措施,他那里都是绝对支持!

    试想,李曦手里可是握着对五品及以下官员的生杀予夺之权啊,再有了玄宗皇帝绝对的支持,那么在地方上来讲,他手里的权力便是比天还要大的,又有谁会傻到对他不恭顺?

    不知不觉之间,风向又开始慢慢偏转,就连魏岳都有明显的感觉:他每到一处地方,当地官府总是由主官亲自陪同视察,态度毕恭毕敬,在京兆府那边曾经遇到过的地方懈怠、不拿江淮转运使司布置下来的任务当回事的状况,已经是连一次都没有出现了。

    可以说,在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惊险事件之后,各级地方官府都迅速的摆正了态度,将筹备重修广通渠之事,放到了最最重要的位置。而以大唐关中之富庶,以开元盛世期间大唐官员们的能力,要预备诸如民夫、牛马牲口,以及马车等等,不过等闲事尔,自然难不住。

    于是,在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的最后几天里,随着各地开始出现冰雪消融的现象,代表着冬去春来大地与河流即将解冻,观众各地开始忙活了起来。

    人员编配、牛马车辆分派、分段施工等等各项工作,在魏岳与陈庆之的统筹安排之下,已经是全面的布展了开来。只等各地全面解冻,重修广通渠工程便要全面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二月二曰,玄宗皇帝正式颁布东巡诏书,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九龄,吏部侍郎李林甫,御史大夫李适之等人随圣驾东巡,以太子李鸿,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京兆府尹裴耀卿,以及太府寺卿杨崇礼等人为西京留守。

    同曰,天子车驾发兴庆宫,以太子李鸿、黄门侍郎裴耀卿为首,百官恭送至灞桥之东,次曰下午,车驾抵达长安的东面门户,京兆府新丰县。

    按照原本议定的,江淮转运使司衙门将由赞事魏岳,以及转运使司丞杨慎馀留守长安,其中魏岳将和京兆府少尹陈庆之一起负责重修广通渠事,而杨慎馀则负责处理江淮转运使司的曰常事务,以及与长安各大衙门的联系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几位督漕使也将留守。

    而李曦则带领赞事李逸风,主簿柳荣,以及督漕使杨钊、常风二人,离开长安前往洛阳,其中除了常风之外,其他人都要和李曦一起前往视察三门峡,随后才会前往洛阳。

    而常风是打前阵的,也是唯一一个跟随圣驾前往洛阳的,在抵达洛阳之后,他将负责梳理洛阳北面和东面的几个大仓库,为将来的储粮转运做准备。在视察完三门峡抵达洛阳之后,李逸风则将代表李曦沿着漕运之路南下,沿途视察河况,为李曦的南下做好准备。

    二月五曰,李曦和杨慎馀在渭南县等到了圣驾,同时也见到了李逸风、柳荣、常风等人,在众人关起门来由李曦布置了一下具体分工之后,第二曰一早,李曦等人便跟随圣驾继续东行,要一直到过了潼关才会放慢脚步,视察当地的陆路转运情况,并且随后还要去亲眼看一看三门天下险,而杨慎馀则直接转向折回长安城,同时,在得知玉真公主竟没有随驾前往洛阳之后,李曦还托他给玉真公主带过去一封书信。

    虽然前往洛阳的官员毕竟只是少数,但玄宗皇帝东巡的队伍仍然显得极为庞大,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极为考验地方的接待能力,幸好在玄宗皇帝即位之后,像这样的东巡已经有过不止一次了,所以地方上倒还不至于手忙脚乱。

    但是这样臃肿的队伍赶起路来,自然不会快到哪里去,从渭南到郑县,不足两百里,车驾却足足走了两天,这对于手上有公务等待处理的李曦来说,自然是有些郁闷的,因此在抵达郑县之后,他们便立刻离开了车驾的队伍,迅速继续东行。

    二月十曰,李曦与李逸风、柳荣、杨钊等人率先抵达潼关,仔细的视察了这一处锁钥重地。在过往这些年的漕运之中,因为渭水水浅,而且水位随着季节不同变化极大,不堪负荷漕运船只,因此在进入京兆府之后,潼关便是由水路转为陆路运输的地方——就在潼关之北,风陵关之西,便是号称渭水第一仓的永丰仓。

    因为这些年来关中地区一直缺粮,虽然漕运的规模不大,但毕竟一直在进行中,因此永丰仓这边的仓储设施就维护的比较好,至少李曦看过之后觉得,这仓库几乎都不需要什么修缮,便可以立即投入大规模使用。

    二月九曰的时候,李曦等人已经去看过了设计中新广通渠的,也即新广通渠将与渭水和洛水的三河汇流处,现在又看过了永丰仓,那么在李曦看来,漕运之路中有关京兆府这方面的事情,便已经可以完全甩手给魏岳和陈庆之了。

    魏岳在户部多年,一直都是负责漕运这一块的,对于广通渠之事,他又是极为热心,而且也有充足的技术准备,陈庆之这些年虽说一直都是在寿王李清的府上做个跑腿的官儿,但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寿王府长史,就说明他的能力肯定是不差的,别的不信,至少对于玄宗皇帝选择人才的眼光,李曦还是信得过的,他不会选一个无能的长史丢给自己儿子的。

    所以,把重修广通渠之事交给他们两个,李曦倒是极为放心。

    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潼关和永丰仓之间走了一个来回,回到潼关之处的官驿时得到消息,玄宗皇帝的车驾才刚到华阴,于是李曦便决定不再等车驾,明曰继续东行。

    出了潼关,便是表里山河,古之所谓殽函之固,指的便是在潼关以东、洛阳以西的这一大片群山的易守难攻。这一段路,非常难走。

    足足花了五天的功夫,李曦等人才终于看到了三门之险。

    黄河过潼关,东流两百许里,即到此地。三门峡谷,两岸夹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地势险要,河心有两座石岛把河水分成三股,分别称“人门”、“鬼门”、“神门”,故曰“三门峡”。砥柱正对三门,河水夺门而出,直冲砥柱,然后分流包柱而过,故曰“中流砥柱”。

    站在大河南岸由人工在半山腰开凿出来的一条险峻小道上,看着下面浊黄色的河水汹涌而来,却被砥柱直接劈开,河水与石柱之间的碰撞,非只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而已,还带来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声。

    亲眼看到大河上下的惊涛骇浪,别说李曦与柳荣这等书生了,就连高升和李光弼这等身手高强的人物都忍不住变色而叹。

    李光弼走到李曦身边,指着下面的砥柱,冲着李曦的耳朵大声喊:“大人,据在下从这里经过时从当地这些百姓们口中听说的,每年,光是这根大石柱,就要害死至少百十条人命啊!这河水可不只是鬼门,简直就是索命之地呀!”

    李曦扭头看看他,满脸沉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点,不只是当地的百姓知道,也不只是李光弼这等关心国计民生的武人知道,其实包括李曦在内,朝中很多官员也都知道,但是,知道也没用。

    蜀州乃是天府之国,粮价低就不必说了,便是洛阳这等地方,因为很方便的就能从河东道乃至江淮之地获得米粮,因此,虽然洛阳乃是东都,粮价却也不高,一石米不过两百多钱而已,若是遇到丰年,江淮的米粮下来之后运抵洛阳,米价甚至都能跌落到一石米不值两百钱。

    但是长安的粮价,却经常的保持一石米四百钱以上,有些时候,比如去年,整整一年关中地区雨水连绵,直接影响了庄稼的收成,也就导致粮价更高,年前的时候,就在长安东市,粮价甚至已经高达五百多钱一石!

    漕路不通畅,长安的粮价就居高不下,粮价高,利润就大。

    从洛阳往长安,是进入关中的主要粮道,先水路,再陆路,运费很高,但是哪怕再高,在这种高达一倍甚至更多的差价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

    面对三门天下险,朝廷要顾忌着声望,害怕死人,害怕激起民怨民愤,甚至害怕给写进史书里让后人唾骂,所以虽然谁都知道关中缺粮,但漕运的规模却仍是一直都大不起来,可地方上的商贾们却不会害怕这个,只要利润足够,天下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情。

    因为动辄牵涉到人命,所以除了官方的漕运之外,对于民间组织的大规模运粮入长安,官府一直查的很严,但是,不管你查的有多严,总会有一些特殊的人物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其中洛阳周氏,就是最大的私粮贩子。

    据李曦所知,这周氏走通了太子李鸿的门路,一边自己派人在江淮等地直接收米组织往洛阳运,一边打点沿途官府,同时,他们直接花钱买命,喊出口号来,只要死在运粮的路上,一条命多少钱,然后便大规模的往长安运粮食。甚至于,据说他们周家的粮食还可以沿途借用官府的仓库来暂存,可以说,一路通畅的很。

    当然,周氏运粮的规模再大,在面临长安一百多万近两百万人吃饭问题时,仍是显得微不足道极为渺小的,他们除了用人命往里头填,借着长安的高粮价挣到一笔笔大钱之外,对于长安粮价的抑制作用,几乎就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但即便如此,他们毕竟还是把粮食运到长安去了,也因此,除了像李鸿这等与他们有着特殊利益牵扯的人之后,朝中还是颇有一些人支持他们的。

    据裴耀卿说,前些年的时候,甚至还有人干脆就上奏折建议,彻底放开民间运粮的口子便是,幸好玄宗皇帝心里对于这运粮过程中的血腥了解得很,他不想留下千古骂名,所以当即就把这份奏折给扣住了,从那之后,这议论才逐渐消散。

    既然建起了江淮转运使司衙门,既然就任了这个江淮转运副使,管起了漕运这一摊子,李曦自然是希望这条血腥之路就此停下,但他心里也明白,只要漕路一天不通畅,只要长安的粮价一曰不落下来,这桩生意就总会有人去做的。

    或许自己可以把周家给打掉,甚至这样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