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山河英雄传 > 第四十五章 国殇

第四十五章 国殇

了伤,缠着绷带。

    看着棚子里木箱堆的有些凌乱,但防水状况看来,已经像是相当不错。里边的一大一小两个男子,站着的男子看见了他,朝她招招手。

    “甘棠,你在干什么,鬼鬼祟祟的。”

    蹬在地上,检查木箱的甘棠站了起来,随手给她检查了一下头上的绷带:“怎么把头弄破了?用手点了一下?还疼吗?”

    “有点痛,晚上听见城北有喊杀声,我和母亲一起出去看看,看到好像有部队在互相交战,回府的路上碰到有乱兵在杀人,就随手把人救了,哪知受了无望之灾,只是破了点皮,没有什么大碍。”

    尹沐曦问道:“你在做什么?要我帮忙吗?”

    “这个很危险,你不能碰,坐在旁边看吧。”

    虽然下雨,但由于棚子搭的结实,里面到没有漏雨的地方,由于在土山之上,地面也是干燥,十几个大木箱都放在板凳的架子上。甘棠打开一个木箱,木箱里基本都是混合的粉末。

    甘棠取出一些,在地上摆成一条线。

    “当心,躲远一些!”

    他对尹沐曦说完,拿起火折子往上边一碰,‘蓬’的一声,火焰轰的升起,然后化作烟雾散开,尹沐曦陡然一惊,身子在旁边几乎摔倒。但眼睛倒是眨了好几下,而后瞪的大大的,想要将眼前的景象看清楚。

    从外面进来的郑梦云也被吓了一跳,此外还有丐帮的裴绥和太子祡琪,祡琪好奇的探头探脑的躲在裴绥的身后,想出来看个究竟,又害怕的样子,在裴绥的身后极力调整着位置,和裴绥摆成一条线,最终的目的是不让甘棠看见自己。

    老工匠余茂对甘棠说道:“木炮架在这个土山上,将就能达到效

    (本章未完,请翻页)

    果。王爷你看是不是先把炮架起来。”

    御街上。

    以往的喧闹并没有在今日延续,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的江南第一城,是夏朝不折不扣的经济中心,汇聚天下商贾,通达宇内四方。

    南夏在此建都的十余年里,三年一例的科举汇聚天下英才,在这里也聚集了整个天下权力最大的一批官员,环绕在帝王御座之下,主宰着这天下的运转。

    此刻在这京城的中心,一百多人浩浩荡荡直奔宣德门而去,穿过宽阔的御街,直抵城下。

    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宣德门大门紧闭,城上城下有人巡视着。

    虽然从外面看不出来,但宣德门其实是一座驻屯重兵的要塞。内中日常驻兵一千余,随时能够触动,镇压皇城内外的一切异动。

    但重兵防守的宣德门却在赵崇的面前轻易打开。

    城楼上刚刚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血水正顺着台阶一路流淌下来。一个全身披挂的御林军将领大步走了出来。

    “御林军前都统柴达参见赵相。”

    赵崇点了点头:“柴将军,多亏你了。”

    柴达道:“赵相为我柴氏都能敢冒风险,我一个柴姓子孙,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赵相,事不宜迟,现在就要攻入宫中,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后军和大内持卫都散落在皇宫四处,不能让他们聚集起来。”

    “一切都多劳柴将军了,皇夏兴亡在此一举。”

    柴达点点头,回头吩咐手下,“我等是为保护柴氏而来,不可惊扰了太后,其余人等,如有抵抗,格杀勿论。”

    如今的太后是江南第一世家,谢家的人,后族势力强大,他们这些参与政变的人,还要靠着她,取得一个合法的名义。

    赵崇亲自帅人攻入宫城中,有内持在前面为他们引路。沿途的交锋都很短暂。赵崇以人数上的优势,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掉了遇到的巡逻小队。

    不过在过了勤政殿后,前进的速度就变得慢了,守卫宫中的御林军后军和大内侍卫终于反应过来,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柴与瑞站在宣德门城楼上,看着东面的殿宇间,簇拥成群的火把行动越来越慢,越发的口干舌燥。

    这是一个玉面锦衣的男子在几个护卫的陪同下登上城楼。

    “父亲!”柴士湘躬身一礼。

    “谢言低头了,愿意进宫游说其姐姐,下懿旨立我为新君。”

    “好!”

    “不过,谢言有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主动,等水落石出后,谢言才能出山游说,现在郑明郑家主在谢家陪着他。”

    “呵!老狐狸!”

    柴与瑞父子都一脸紧张的望向宫中:“赵崇和柴达怎么这么墨迹,还没有打下来。”

    宫中的反抗此起彼伏。许多班直、侍卫都在与入侵的叛军奋力厮杀。这让赵崇他们愈发艰难。

    半夜过去,渐渐安静下来。后军和大内侍卫的反抗一点点的被镇压下去,但皇后始终不见踪影。

    幸而城外的驻军在互相攻打,现在还在相持。

    天渐渐亮了。

    宫中的剧变也遮掩不住。赵崇和柴达都看着柴与瑞,下面该怎么办?柴与瑞眉头皱起,下狠心道:“先扶新君登基。”

    “让城内的百官来参拜。定下君臣名分。收拢京城军民。宣布肃宗皇帝驾崩,贾儒与贾贵妃为叛逆。杀之者许封为王。附逆者愿能反正,加封三级。宣布宋慈除恶有功与社稷,加封为王。”

    (本章完)